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一诺千金的民生答卷 ——写在新学期开学之际
时间:2009-09-01 来源:四川日报

  今(1)日,是全省中小学校新学期开始的日子。对于我省灾区中小学生来说,今天更是一个节日。
  “5·12”地震后我省3686名转移至省外就读的中小学生,今年秋季开学前已陆续返回原地就读。
  走出帐篷学校,告别板房学校,全省51个重灾县91.6%的灾区中小学生走进永久性校舍学习。
  历史将铭记今天:“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475天后,我省纳入国家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的39个重灾县已累计开工建设学校2882所,占需恢复重建学校数的95.27%,其中竣工846所。
  让灾区的孩子们早日进入永久性校舍学习和生活———自去年9月1日灾区中小学实现全面复学复课以来,365天征程,向这份承诺靠近、再靠近。
  一诺千金。学校恢复重建攻坚战,是我省灾后重建最恢宏的篇章之一。
  民生为重,教育优先———这是对以人为本理念的最好诠释。
  确保全省学校重建任务今年基本完成,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是省委、省政府的庄严承诺加快地震灾区学校恢复重建,既是灾区群众的期待、社会各界的心声,也是党和政府的牵挂。
  今年,是我省灾后重建的关键之年。决战2009,搞好学校重建工作,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省委、省政府将学校恢复重建作为关系灾区人民切身利益的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周密部署,精心组织。
  突出重点,攻克难点,确保今年底95%以上的学生都能在永久性校舍中学习———省委、省政府庄严承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多次深入受灾学校,一再强调要加快学校重建,始终把安全摆在首位,确保把学校建成最安全、最牢固的场所,让学生、家长和社会放心。
  3月25日,省政府专门召开全省地震灾区学校重建工作会议;两个月后,省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快推进学校灾后恢复重建的通知》。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反复强调,要切实加强资金调度,确保学校重建资金使用需求。
  使命如山: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是学校灾后重建的责任主体、工作主体和实施主体,教育、发改、财政、建设、国土等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规划先行:各地迅速行动,成立由政府领导负责的学校灾后重建工作领导机构,并在较短时间内将规划建设任务落实到具体工程项目上。
  重点突出:坚持学校优先重建,各级政府把学校摆在优先重建的突出位置,优先安排和落实学校重建资金,优先审批学校重建项目;严格建设标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监督管理,实行倒排工期制,确保学校重建科学、快速、有序推进。
  机制创新:各地充分利用省外对口支援和省内对口支援机制,坚持分级管理,加强统筹协调。
  第一时间,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下发《关于实施汶川地震灾后学校恢复重建规划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分头落实,层层实施。同时成立11个工作组,分片包干各灾区市州,加强动态管理,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建设进度和工程质量。
  第一时间,省发展改革委将原由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的地方社会事业类项目,委托市州和扩权县发展改革部门审批。各地有关部门坚持“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实行并联审批,提高审批或核准效率。
  第一时间,省财政预拨部分资金,启动省直属学校的灾后重建工作。在去年中央下达我省的170亿元灾后重建基金中,共安排给教育70亿元,占40%以上。
  第一时间,建设部门把好施工图审查、建筑材料质量、工程施工以及竣工验收关,切实加强工程技术指导。
  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想非常之策,用非常之举,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经受住一次巨大考验
  学校重建时间紧、任务重,工作千头万绪。这道难题如何破解?能否兑现党和政府的承诺,是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执政能力的一次巨大考验。
  资金短缺怎么办?成都市创新政策,“以国有公司为融资平台,财政兜底,提前使用明天的财政资金用于今天的学校重建”,努力开拓筹资渠道。
  施工进度如何推进?根据各县、校实际,阿坝州通过调整教学时间,适当延长暑假,为学校重建腾出时间和场地,保证施工进度。 工程质量如何确保?德阳市严把重建程序、标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工程监理制等制度。
  突出工作重点,抓住关键环节;想非常之策,用非常之举。这就是破解之道。
  为确保全市7万余名中小学生于今年9月1日前搬进灾后重建永久性校舍学习,6月16日,都江堰市吹响了灾后重建教育项目“决战九一”的号角,共涉及47个项目。
  “决战”进入倒计时。7月中旬后,都江堰市重建校舍基本完工,但还有许多项目要进行交叉施工,如管线安装、教育设备设施安装、校前道路施工、校园绿化、标识标牌设置等。由于不同的施工单位在实施,加之校舍又未竣工验收,正在进行总平和运动场施工等,头绪繁多。
  对此,都江堰采取在各项目点“蹲点”的办法,积极与多方施工单位进行沟通协调,使各方互谅互让,交叉施工,抢抓时间。9月1日,都江堰市48所中小学校全部竣工交接。
  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到对口援建机制的建立和运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
  汶川大地震发生第10天,2008年5月21日,唐山人民发出“向汶川地震灾区学校灾后重建捐款”的倡议。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互助互爱、共渡难关,是炎黄子孙的美德。而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帮助灾区尽快完成学校重建,则是政府作出的理性选择。全国一盘棋,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彰显。
  7月2日,什邡市朝阳小学竣工交付使用。该学校由北京市朝阳区慈善协会出资2500万元建设并命名,是北京对口援建学校中第一个竣工的项目。
  “北京速度”的背后,是200余名援建者的艰辛付出。
  北京市对口支援地震灾区指挥部前线分指挥部工作人员,几乎都是“老建设”。
  为了让孩子们早日走进新学校,2009年元旦和春节期间,在“老建设”们的带领下,所有援建项目都没有停工,有的项目甚至24小时轮班施工。中国新兴建设开发总公司什邡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兴国,索性将床搬到援建小学工地办公室,一直吃住在工地上。
  主体4层局部5层、建筑面积7000余平方米、抗震烈度8度设防,城北小学从破土动工到主体封顶,全程仅用两个月!创下北京对口援建什邡所有重建项目中多个“第一”。
  在震中,汶川一中“重生”了。“太漂亮了!”8月25日下午,汶川一中高三学生尚贤璐拎着行李走进崭新的学校时,惊讶得迟疑了几秒钟。
  作为广东最大援建项目,汶川一中从确定开工到交付使用,不到200天时间,任务艰巨。
  施工面临四大难题:水电无法正常供应,道路不畅、建材运输困难,冬天昼夜温差大,建设的地址条件恶劣。建筑公司老总李耀南说,这简直就是个“硬骨头”!
  作为广东省对口支援四川省汶川县恢复重建工作组副组长,让汶川1.2万名在异地求学的孩子早日回家读书,一直是朱耀忠最牵挂的事。“它的恢复重建代表着广东对口支援汶川的承诺到底兑现如何,一定要啃下这个最难啃的骨头!”
  就是怀着这样深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仅是汶川一中,8月27日,由广东省援建的汶川县16所学校全部建成并整体交付使用。
  学校重建,不仅是办学条件的升级,也是灾区教育内涵的升级
  临近2009年秋季开学,学校重建的数字日新月异———8月13日,39个重灾县已累计开工建设学校2877所,开工率95.11%,其中竣工449所。
  8月底,青川县已有41所中小学校全面竣工并完成验收,9月1日全部投入使用。其中,青川县关庄镇中心小学校已于8月19日全面竣工。
  “我们的新学校是最安全、最牢固的学校!”北川桂溪初中校长吴天春脸上写满了笑意,教学楼地基的深度与房高差不多。
  我省教育系统的灾后重建,不仅是学校办学条件的全面升级,也不仅是教育教学的简单恢复,灾区教育在内涵上的升级无疑更加让人期待。
  搞好学校重建,硬件之外更要重软件。
  两手抓: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地中小学校高度重视软件建设工作,在校舍拔地而起的同时,同步抓好学校精神的重建、校园文化的重建、学校制度的重建,做到硬件与软件相得益彰。
  两步走:第一步,通过恢复重建,使灾区教育完全恢复到震前水平,灾区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灾前水平;第二步,通过灾区教育的恢复与发展,使我省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更加均衡,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更加协调,教育体系结构更加合理,素质教育更加有效推进,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使全省教育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