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大英:节点上编织强县蓝图
时间:2009-09-03 来源:四川日报

  距离成都114公里、重庆140公里,位于成渝经济圈中的纺纱大县,积极探索发展之道———
  日前,大英县纺纱产业招商引资座谈会在重庆回龙坝举行。20多家重庆纺纱企业对大英的区位优势和投资环境表现出极大兴趣,纷纷表示将考虑落户大英。
  作为成渝经济区节点,大英借力成渝市场,推动旅游、工业大发展。
  找准市场做大休闲旅游业
  “受金融危机等因素影响,入境游大幅降低。”位于大英县的中国死海度假区执行总经理向琼告诉记者,景区及时调整了策略,将营销重点放在了成渝地区,及时推出了适合两地游客的旅游产品。今年1—5月,景区共接待25万人,门票收入达到了3300多万元。
  借助中国死海的品牌效应,大英县还开发了卓筒井国际旅游度假区、东方农业观光园、东方布兰桑、郪江漂流园等旅游项目,丽兹曼光大连锁酒店、新天地商务酒店也相继建成对外营业。预计来自成渝的游客将占到游客总量的70%左右。
  定位成渝经济区最大纺纱县
  去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沿海大批外销型纺织企业纷纷倒闭。而大英县的纺织企业几乎都在扩张。原来,该县60%以上的纺织品都销往成渝两地,南华纺织公司董事长钱少华认为,成渝市场仍有相当的空间。
  另一方面,遂宁纺织企业的重要原料棉纱大多从成渝市场购入,而大英的区位优势使得其每吨棉纱的货运费比遂宁其他地区便宜得多。“光是运费,我们每年比周边县区要节约50万元”,钱少华说。
  借势成渝,大英大胆定位:成渝经济圈内最大的纺纱县。
  为实现“最大”的目标,大英利用原有纺织企业以商招商,发展纺织产业链,并在重庆等地建立了招商基地,拓宽了招商渠道和领域。
  目前,大英已有纺织企业23家,年纺纱能力30万锭,织布能力达8000万米,服装生产能力已达到每年20万套,基本形成了“纺纱—织布—中高档面料—服装”纺织产业格局。
  主动出击承接成渝产业转移
  “在加快工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路上,加强成渝经济区的深化合作,开展产业承接转移是大英县构建新型工业发展平台的一条重要道路。”大英县经委主任彭华说。
  位于大英县境内的四川盛马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是西南地区唯一获生产许可证的民营原油加工企业。然而,该公司炼油产生的尾气并没有被充分利用。大英县去年引入成都达科特化工科技有限公司,利用最新技术将尾气转化为丙醛。该项目年产值1个多亿。
  通过入驻企业招商。渝丰纺织公司2005年入驻大英后,对于大英的投资环境十分满意。2007年,渝丰纺织公司负责人雷晓红得知专门生产化纤产品的渝能化纤公司准备到川内发展,立刻向其伸出橄榄枝,“化纤是纺织企业的上游企业,渝能化纤入驻可以使我们节约运输成本。”
  为发挥企业的集群效应,大英建成了化工工业园、纺织工业园、盐化工业园等各种工业园区,形成以化工产业占主导、纺织产业为支柱、高新产业起步强劲的工业格局。目前大英工业园区的87家企业中,有24家来自成渝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