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历时近半年,在圆满完成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三个阶段各项任务后,我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圆满结束。 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两个加快”见成效———从市县、高校,到机关,企业,全省750多个单位、5万多个党组织、95万多名党员干部紧密联系四川省情和“两个加快”大局,凝聚科学发展共识,探寻科学发展路径,努力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推进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上来,科学重建、科学发展迈出有力步伐,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得到中央的充分肯定。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让科学发展的共识转化为全省人民前行的动力 2009年,是我省推进“两个加快”关键之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特大地震灾害的双重影响,我省各项工作如何与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有效对接?在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会上,省委书记、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刘奇葆强调,要把积极应对经济形势、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学习实践活动最具体的实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努力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努力使学习实践活动与党员干部的期待、人民群众的需要高度对接,使学习实践活动成为群众关心、群众支持的民心工程! 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委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提出总体要求:努力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两个加快’见成效”,具体达到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改善民生、践行“四个特别”、创新体制机制、推进“两个加快”6个目标。 细心的人们注意到,自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省领导频频出现在基层学习实践活动现场。刘奇葆带头多次深入联系点双流县,走入企业生产一线、走进学校讲堂,指导学习实践活动。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省委副书记李崇禧和其他省委常委也分别选择一个县、市、区作为联系点,参加所在市州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具体指导,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各地各单位成立由“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办事机构,县级以上党员干部建立联系点3500多个,派出指导检查组170多个。强有力的领导和工作格局,将全省上下科学发展的激情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重灾区绵阳市响亮提出“苦干两三年,跨越二十年,建设灾后新家园”口号;德阳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1.5万余条;四川农业大学着力调整专业学科结构,突出服务“三农”办学特色,深化学校管理制度改革……1.6万余个分专题的大讨论,进一步加深了全省上下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在加快推进科学重建、科学发展上统一思想,凝聚强大力量;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四对照四检查”,分析检查报告中“六个讲清楚”,各地各单位找准各自工作实际与我省“两个加快”的对接点,理清了发展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危中之机,奋力爬坡上行,一批发展难题迎刃而解 成都围绕省委“五个走在前头”要求,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带头推进“两个加快”,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省人民医院采取有效措施,成功处置我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病例,及时阻止了疫情蔓延扩散;雅安、眉山采取“一帮一”、“零收费”等多项举措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学习实践活动一开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就以科学发展的态度,坚持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突出实践特色。 重灾区用灾后恢复重建的成果来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泸州、宜宾、乐山3市则围绕我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战略举措, 对加快发展港口、航道、临港经济等进行专题调研,提出系列对策措施。市县机关立足创新制度机制、推进“两个加快”,切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国有企业突出“出什么样的产品、办什么样的企业”,着力实现应对危机、止滑回升、加快发展;高等学校着力探索“培养什么样的人、办什么样的学校”,创办人民满意教育。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抓住危中之机,奋力爬坡上行,一批发展难题迎刃而解。 按照“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要求,合理整合重建进度,千方百计破解资金筹措难题,强化对重建质量、资金使用和安全生产的检查和指导,我省灾后恢复重建取得明显成效。截至7月底,全省已开工灾后重建项目21607个、竣工14319个,完成投资4032亿元。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狠抓扩大投资和工业止滑回升,积极扩大消费需求。今年上半年,全省GDP同比增长13.5%,新开工项目数量和投资同比增长72.8%和105.5%。全省保持了经济向好发展、恢复重建加快推进的良好势头。 科学发展,贴近人民群众的情感,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9月10日起,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木里县的12911名藏区学生,将到省内18个市免费就读中职。旨在为藏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9+3”免费教育计划,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具体行动之一。 “始终把人民群众受益作为谋划开展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活动伊始,省委提出的严格要求,通过全省党员干部的共同努力落在实处。实践各有特色,但一个共同的声音却在实践中越来越响亮———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八项民生工程”推进有序有力,实现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各地、各部门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地震灾害的双重影响,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况下,挖潜增收、开源节流,千方百计强化“八项民生工程”的资金保障。1至6月,全省财政用于实施“八项民生工程”投入达399.7亿元,同比增加226.9亿元。 牧民定居行动计划,4年内将投入50亿元,让47万牧民告别传统游牧生活;彝区“三房改造”行动计划、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实施城市棚户区改造、解决低收入困难家庭的住房难问题。 高校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至8月底,全省应届毕业生就业人数达23.5万余人,就业率85.15%,比去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加强对城乡困难群众的救助工作,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今年计划投入726.7亿元,已执行400多亿元,解决210万人饮水问题,帮助129.6万名受灾群众实现就业。 带着感情搞活动、贴近群众搞活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实施惠民工程。学习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解决民生问题5万多个,办好事实事30多万件。 学习实践活动有起止,科学发展无穷期,让制度成为激发无穷动力的根本 学习实践活动有起止,但科学发展无穷期。如何在一个工作段落之后,让党员干部依旧常抓不懈?制度建设是根本。 我省构建有利于加快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对现行政策、制度和规定进行了集中清理,及时废止一批过时政策制度,修定完善一批制度规定,研制出台一批制度机制。各级机关进一步健全落实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三项制度”,深入推进行政效能建设,审批时限平均提速40%。 围绕贯彻省上出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干部实绩考核、改善民生评价、促进优势产业和重大项目建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行政效能建设六大机制,达州市着眼打造中国西部天然气能源化工基地,从创新制度机制入手,积极破解能源转化瓶颈问题。双流县围绕“理顺管理改革体制、创新城乡统筹服务流程”,修订完善和新建10多项配套制度,初步构建起城乡统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 统计显示,第二批实践活动单位共废止各类政策制度1.3万余项,修订完善3.4万余项,新建2.2万余项,为推进“两个加快”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全省750多个单位在突出实践特色、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发展和完善体制机制上着力,交出了一份份精彩纷呈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