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走进帐篷新生活——记四川实施牧民定居行动
时间:2009-09-14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人民日报记者 刘裕

  若尔盖县达扎寺镇岭嘎村,阿本一家刚搬进一楼一底、造型别致的藏式新房。65岁的阿本兴奋地说:“祖祖辈辈住帐篷,做梦都想有房住,没想到今天能住上这么漂亮的房子!”
  截至8月31日,四川省藏族聚居区已开工建设定居点251个,开工牧民住房建设18790户,已完成9302户。
  送帐篷盖新房改善居住环境
  2月19日,四川省藏族聚居区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启动仪式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塔公乡举行,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宣布该项行动正式启动。
  去年9月,刘奇葆到康定县塔公乡调研时,走进牧民切巴家住的帐篷:漏雨、漏风、防冻效果差、生活设施简陋。牧民群众住在这种帐篷里,风湿病、关节炎等发病率很高。
  不能再让牧民群众住在这样的帐篷里!四川省委、省政府决定,在藏族聚居区实施牧民定居行动计划和帐篷新生活行动,计划从2009年至2010年,投资180亿元,加快牧民定居点建设,提高藏族聚居区10万户、48万名未定居和半定居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实现“家家有固定房、户户有新帐篷、村村有活动中心”。
  帐篷新生活行动的主要内容是:为每户牧民无偿提供一顶新帐篷,按12平方米和8平方米两种规格,分别解决1户4至5人或2至4人居住。
  政府贴息贷款解决资金问题
  岭嘎村牧民阿本一家6口人,全家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除去各种花费,所剩不多。算算家里多年攒下的钱,向亲戚朋友们借点,再加上政府的补贴,还是差好几万,阿本心急如焚。
  “自筹一点、国家补助一点、贷款一点、亲朋处借一点就能解决问题。”达扎寺镇副镇长索尕为他出谋划策。
  第二天一大早,阿本就找到村党支部书记康巴塔,报名申请用牦牛作抵押贷款2万元。一星期后,贷款下来了,政府还帮助把建材送到了门口。不久,阿本梦寐以求的定居新房开工建设。
  “广大牧民建定居房,资金问题最为突出,政府贴息贷款解了牧民群众的燃眉之急。”康巴塔告诉记者,该村的120牧户向银行贷款240万元。村里规划建设120户,目前15户已竣工,97户完成主体建设。
  各项民生工程提高生活水平
  “搬过来后不仅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房子,还用上了电灯,看上了电视,通上了电话,喝上了干净放心的水。如今,两个儿子的身体都已好了!”在阿坝县查理乡大骨节病搬迁点夺哇新村,不久前从高半山病发区搬来的扎西罗周老人激动地说。他家里曾有三人患大骨节病。
  小金县有7.9万人口,牧业户1037户5520人,其中485户纯牧业户分布在两河乡木城村和前锋村、抚边乡大坪村等9个纯牧业村组。今年,该县计划完成232户定居房建设,同时配套水、电、路、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新建设村民活动中心5个,维修改造活动中心61个,硬化村内道路6公里。
  两河乡前锋村卫生室的拉姆医生来到81岁老阿妈卓玛家,用听诊器为老人进行简单的检查。以前,村里没有医生,牧民患了病只能请僧人念念经,到寺院烧香磕头,或是用一些土方子治疗。
  牧民定居行动计划的实施,使牧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定居牧民的家中有了彩电、冰柜、洗衣机等家用电器,厨房里还用上了液化气灶,没有了烧柴、烧牛粪的烟熏火燎,过上了“不见炊烟起,但闻饭菜香”的生活。
  (原载2009年9月13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