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国有8100多位网民通过互联网观看了浙江省杭州市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4.8万多网民浏览了本次会议的专题网页,网民发帖880多条。据悉,这是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第一次向网民开放。 相对于电视直播,互联网视频直播所具有的优势是,它不用占据频道而能随时开通;它可以在网上进行即时互动;它便于公众随时查询与保存资料,包括视频资料。更为重要的是,网络视频的成本低廉,操作上相对简单。因此,当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出现在社会生活中时,其广阔的受众范围和无限的沟通方式一下子就吸引了公众的目光。 如今,人大与网络结盟,实现会议的“网上直播”,将人大常委会会议全景展现在公众面前,宛如一座宽阔的天桥,成功地实现了人大常委会会议与人民群众的“对接”。在这里,人民声音的传递更加便捷、真实。杭州市民通过发帖的形式,直接反映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减少了中间环节以及层层过滤造成的信息失真,来自各个领域的真知灼见畅通无阻地来到国家权力机关,加强了人大常委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促使人大监督更加民主化和科学化,提高了人大决策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在这里,信息的交流更加多层次化、互动性更强。众多市民在主题论坛区贴帖子、提供信息、发表观点、展开讨论。他们既是信息的发布者,又是信息的获取者。这些热心市民利用专题网页双向多层交流意见、发表议论,对广泛开展监督,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实行网上视频直播,能够让民主政治的进步更迅速、更方便、更有效地落到实处。此次民主实践给我们带来的并非只是常委会会议网上视频直播这条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学习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动接受监督、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诚心、决心与信心,把监督法关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的规定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