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阿联酋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羌年被正式批准列入首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此次会议上,我国申报的3个项目“羌年”、“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全部通过列入名录。 羌年也称羌历年,羌语称“日美吉”。根据地方的不同,又有“过小年”、“丰收节”、“还愿节”等多种叫法,以庆祝丰收和感恩还愿为主要内容,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初一举行,持续3到5天。 2006年,经阿坝州与绵阳市共同申报,羌历年被列为四川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我省茂县、汶川县、理县、北川县申报的羌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1月,我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了申请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