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五粮液:利润高速增长的动力继续增强

时间:2009-11-25 来源:四川日报
  

编者按 今年前三季度,尽管受销售淡季、消费税上调等多重影响,四川白酒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1-9月,我省规模以上酒类企业白酒产量104.8万千升,同比增长41%,占全国白酒产量的21.6%,居全国首位。从全年来看,四川白酒能否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未来3-5年,四川白酒能否顺利进入千亿产业行列?本报今日起推出四川白酒“六朵金花”的领衔者——五粮液的发展观察(上下篇),管窥四川白酒的增长潜力和发展后劲。敬请垂注。
  今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35.7%,净利润增长高达136.64%。这是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第三季度交出的成绩单。
综合前三季度看,上扬的趋势也很明显: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0.3亿元,同比增长22.06%,实现净利润22.99亿元,同比增长44.67%。
  进入第四季度,这道上扬线是否能继续上行?支撑其高速增长的动力到底有多强?
  “一增一减”推动利润大幅走高
  支撑五粮液前三季度尤其第三季度利润高速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一增一减:一增是营业收入的大幅增加,一减即生产成本的降低。
  生产成本的降低集中在包装成本上。今年4月,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耗费38亿元收购五粮液集团下属普什集团、环球集团、丽彩集团等公司涉及瓶盖、包装材料、纸箱等酒类的相关资产,其主营业务酒的配套产业链得以完善,生产成本随之降低。
  营业收入增长来源于两方面。
  下游环节的关联交易问题基本解决。今年7月,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与五粮液集团协商决定,共同出资设立五粮液酒类销售有限责任公司,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持有80%股权,集团持有20%股权,控股销售公司,利润回流,业绩大幅提高。
  前三季度,五粮液旗下原来并不活跃的中档酒表现突出,销售情况整体好转,五粮春、五粮醇等中档酒销售增幅均超过20%。这为公司整体利润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完善产品结构 培育业绩增长点
  去年第四季度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酒类消费普遍下降,而进入今年下半年后,高端白酒市场开始呈现回暖迹象。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三季度季报预计累计净利润年末与上年同期相比会达到或超过50%以上增幅。
  国金证券研究员陈刚对其第四季度的增长颇为乐观,收购酒类资产以及成立销售公司对于公司解决关联交易、实现业绩回流意义重大,其效果在三季度已有体现,在第四季度以及明年都将有持续的释放。
  更加完善的中高档产品体系和价格体系也是五粮液业绩增长的新看点。公司副总经理彭智辅透露,五粮液的产品结构目前已从高端酒份额最小、中档酒其次、低档酒份额最大的金字塔结构成功转变为高档酒、低档酒份额小,中档酒份额大的橄榄形结构。这一结构的调整继续稳定了其高档酒市场的占有率,也在中档酒市场开辟了新的空间,提升了公司的销售利润率水平。
  从高端酒生产看,今年全年实现1万吨的预期目标基本没有悬念,这意味着明年五粮液高端产品的市场投放量可较今年平均水平增长25%左右。从中档酒看,五粮春、五粮醇、六和液等也一路开疆拓土,以淡雅五粮醇为例,其投放市场仅一个月就在华东很多区域出现了销售断货的局面。
  价格可能还会为五粮液利润增长再添一把火。申银万国研究员童迅认为,以五粮液目前的出厂价,仍存在着一定的提价空间。
  持续走强 还得靠销量和品牌
  陈刚认为,从长远看,支撑五粮液利润高速增长还得靠销量和品牌。
  五粮液属浓香型白酒,其生产工艺决定,所产基酒中只有不到20%用来生产高档产品。从目前来看,高端产品仍然是五粮液利润的最大来源,因此,一级基酒的产量能否持续增长就成为五粮液利润能否保持增长的关键。
  一个客观事实是,与1994年以来中国白酒产量总体下降的趋势相反,五粮液产量连续15年高速增长,到2008年,五粮液“十里酒城”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拥有29882个发酵池,比国内其他几大品牌的白酒发酵池总和还要多。不断增加的生产能力也同比例放大了一级基酒的供应能力。与此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五粮液的窖池越来越老,其产出一级基酒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
  目前全国有3万多家白酒生产企业,年产量600多万吨,白酒行业内的竞争已经非常激烈,还得面对啤酒、红酒、黄酒、洋酒的外部冲击。在整体逐渐缩小的白酒市场中,要扩大市场份额,不是靠产能说话,而是要靠品牌。
  五粮液只精选基酒中的一小部分精华作为原料,不仅是品质保障的铁证,更为其铸造了金字招牌。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