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板房最后一冬过得安心

时间:2009-12-03 来源:四川日报
  

  绵竹3000山区群众得到妥善安置———
  3000多位在地震中受灾的绵竹天池山区村民,将度过在板房里的最后一冬。他们居住条件如何,过冬物资准备得怎样,用水用电是否有保障?最近,记者走进天池山区,探访村民过冬情况。
  暖身:衣被厚实饭菜热和
  震后,从绵竹山里撤离的只有天池乡和清平乡。目前,清平乡山区村民已全部搬回山上。天池乡因灾情和地质等原因,除200多户村民投亲靠友外,其余都住进汉旺镇武都板房安置区。早在初冬,乡领导就已开始逐户调查过冬情况和需求。棉衣、棉被、电热毯、粮油肉等生活必需品,均按需求供给,板房内用水用电,政府也统一买单。
  刘万慧的板房里,床上放了一层厚棉被、两层薄棉被,最上面还铺了电热毯、军用毛毯,“都是去年过冬时村上统一发的,还有好心人捐的。”呼呼的寒风从龙门山刮来,但板房里安静暖和,搬进新家前的最后一冬,刘大娘过得安心。
  记者走进公用厨房,热腾腾的猪蹄子炖藕、土豆烧排骨香味四溢……
  踏实:复产归田一刻不闲
  12月2日,在临时便道上颠簸近一个小时,乡政府办主任杨永东从天池乡大山上回到武都板房区,“这两天正忙着5个村原址重建的规划设计,最快12月20日可动工,山上一些工业已陆续复产。”
  随着天池乡山路便道打通,不少群众逐渐返乡恢复生产。乡镇服务机构等已开始办公,通电、通讯和通水等工作正紧张实施。今后,山上的矿业、林下种养业及旅游业等将成村民们的主要收入来源。
  “前两天,把黄连卖了,赚了一万多元。”赖德军在板房里和记者聊起家常。和其他村民一样,赖德军重新收拾田地栽种药材。“山路便道不好走,有时还会遇上下雨、山体塌方等,上山拉药材不容易,但有收入总比没收入好。”赖德军很乐观。
链接:
  德阳“暖冬行动”
  截至11月5日,德阳市第一批恢复
  重建对象295119户,已开工292358户,竣工263483户。目前,仅什邡、绵竹两个极重灾区部分受灾群众还住在过渡房和活动板房里。为确保灾区群众安全过冬,两地开展了“五子入户”工程,即给农房搭围子、给受灾群众送炉子、发褥子、袄子和暖手袋子。同时,为山区困难群众每人发放棉被和棉衣裤,配置电热毯,对坝区孤、老、病、残发放过冬衣物。
  把因灾困难群众纳入城乡低保保障范畴,将57名因灾新增孤儿纳入国寿“爱心助养金”,每人每月发放600元生活补助。从本月起,德阳对全市因地震灾害主要劳动力遇难或致残且无生活来源的特困户,在继续享受低保、五保的基础上,按每户每月300元标准给予补助。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