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省政府决定对巴中市实施连片扶贫开发。作为首期试点县(区),巴州区创造性推出“5610工程”,将从今年起至2011年,对涉及9000多户、近4万人的23个贫困村实施整体推进式扶贫。
着眼实际缺什么补什么
针对贫困人口多、扶贫开发任务重的实际,巴州区创新性推出“5610”扶贫开发模式。
“5610工程”着眼农户和贫困村实际,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展开。具体为:户达“五个一”——一个增收项目、一名致富能手、一套用水设施、一套沼气设施、一幢生态家园;项目区实现“六个一”——受益农户1万户,脱贫致富1万人,新建干鲜果、蔬菜药材基地各1万亩,年出栏生猪10万头,人均年增收1000元;村达“十个有”——有团结干事的村“两委”班子、主导产业、通村水泥路、电力通讯设施、村级活动阵地、村小学校、村级卫生室、农家店、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脱贫致富的扶贫机制。
保证“输血”更重“造血”
“5610工程”从完善基础设施、发展经济产业入手,不仅保证“输血”,更注重“造血”,以提高贫困地区、贫困农民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在产业培育上,该区重点打造柏梓山柑橘园等展示园,着力建设上八庙等示范片,全力建好环线产业带。此外,加大人力资源开发、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恩阳镇重点打造产业园区建设这一脱贫致富的“造血”工程。目前,园区已引进11家业主,产业包括水果、食用菌、大棚蔬菜等种植,肉牛、生猪、水产等养殖。村民张国玉告诉记者:“通过产业园区建设,我准备种植、养殖一起上,再在旅游观光上下功夫,家里人均年增收1000元没问题。”
定好菜谱按谱成席
如何使资金发挥最大作用关系到扶贫开发效果。巴州区在以往“各炒一盘菜,共做一桌席”的基础上,推行“先定菜谱,按谱成席”的资源整合模式,使各类涉农资金围绕扶贫开发合力攻坚,不仅让各类支农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形成合力,更加强了部门间配合。
青木镇是巴州区八个试点项目建设乡镇之一。该镇确定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项目,积极探索整乡推进与连片开发相结合、扶贫开发与区域开发相结合的扶贫新途径。内容涉及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能源、科技培训与推广、民生保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土地整理8项。项目总投入542.66万元,其中,部门统筹、整合政策、信贷资金及群众自筹就有242.66万元,占总投入的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