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医改,我们有什么样的期待

时间:2010-03-05 来源:四川日报
  

  北京传声
  医院药价高取消药物加成难治本
  代表建议规范招标挤掉高价“水分”
  眉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夏绩恩代表桌上摆着一盒治疗高血压的西药,这是他从当地药房里买的,15元一盒,而医院要卖27.2元一盒。“我们医院严格执行国家最高加价15%的规定,但药价为什么还这么高?这说明医院药品的中标价就比其他药房的零售价贵。别说普通病人了,连我都有怨气。”
  夏绩恩认为,“取消药物加成”的办法至多抹掉了医疗机构15%的利润,还不能治本。只有把药品集中招标规范好,老百姓才能真正买到质优价廉的药品。
  代表批评:招标失范招来高价药
  对药品招标制度的质疑,每年“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提及。夏绩恩称,国家从2000年起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是希望借助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通过竞价方式解决“药价过高”的问题,实现医院药品采购过程“阳光化”,纠正其中的不正之风。
  从纵向来看,集中招标确实让药价降了不少,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降价更多的是针对普通药品和生产厂家较多的品种,而新药、临床用药和许多换了品名的药品价格不降反升,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
  代表廖继康也有同感。同样的药,同一个地区卖,上医院拿药有的就是要比外面贵几倍甚至十几倍。随便一个伤风感冒、头痛脑热,医院都可能开出价格上百元、数百元的药品。知情人告诉记者,招标招来高价药,皆因利益链各方精诚配合、力保高价药中标所致。
  夏绩恩告诉记者,一些低价药物“中标就死”的现象并不鲜见,因利润空间小,要么缺货断档,要么从医生处方里消失,老百姓能用的药常常还是价格较高的药品。而一些药厂和药商将质优价廉的药品稍作修改,换换剂量、型号、包装,就变成“新药”定高价,这一问题已困扰医改多年。
  现在,不少患者在医院开了方子,转身就到外面依药方买药去了。医院为了防止病人“溜号”,就在医疗环节上下足功夫,如有后续治疗必须在患者取药后才进行治疗,或处方上想方设法把药名写得让人看不明白。
  夏绩恩说,这些都是药品招标变味带来的怪现象。一旦药品招标成为抬高药价、权力寻租的平台,最终只会让患者背上沉重的经济负担。这样的结果,是老百姓和政府都不愿意看到的。
  委员建议:强化监管打压寻租
  夏绩恩呼吁,当务之急是完善目前实施的国家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并且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监督。
  药品招标变味的现象也引起了全国政协委员、四川鼎立律师事务所首席合伙人施杰的关注。“当前的招投标,往往造成招标采购主体与执法监督主体的混同,既当‘运动员’又是‘裁判员’,公共利益、国家利益让位于部门利益,无法进行有效监督。”他已提交相关提案,希望国家尽快设立招投标综合监管机构,以该机构监管为主,行业内部监管为辅,最大限度压缩行业主管部门的寻租空间。
  “不过,在‘以药补医’的体制下,仅靠药品招标,很难从根本上遏制医药腐败和达到降低药价的目的。”夏绩恩期盼公立医院改革在四川深入推进,并尽快明确医疗投入渠道,确保公立医院运转良好并早日回归公益,真正解决老百姓看病贵问题。
  蜀中回响
  公立医院改革热身助跑
  调整收入结构破解看病贵看病难
  四川人对公立医院改革怀着很大的期待。四川在线网友留言认为,医改要成功,必须实现医、患和国家三赢的目标。这与夏绩恩代表的观点不谋而合。
  四川探索大医院支持基层长效机制
  据悉,尽管没有进入全国首批试点,但四川的公立医院改革已经进入助跑阶段。去年,省卫生厅将南充作为我省公立医院改革的试点城市。而今年一开年,卫生厅就为我省公立医院改革列出了任务表。
  其中包括,调整医院收入结构,转向主要靠医疗技术服务和财政投入获得收入,探索大医院支持基层的新型模式和长效机制。增强我省住院医师培训量,规定到明年全省所有三级医院新进临床医师必须经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成都三步棋更新1300万人看病地图
  拥有众多高等级医疗机构的成都市也拟在公立医院改革棋局中落下三步棋。这三步棋,要让最基层的群众也能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第一步,在二三圈层的区(市)县中选择5家县级公立医院,用2-3年时间建成5家新的“三甲”医院,形成至少10家“三甲”公立医院的新格局,全面更新成都市1300万人口的看病地图。
  第二步,就是从今年开始,用1-2年时间来治理公立医院效率低下。通过组建市管公立医院集团,对药物、设备、耗材集中采购等,全力破解看病贵问题。
  第三步,打造成都市公立医院精品专科,用3-5年内引外联,引进国内外优质医疗资源,与川大华西医院、省医院实现错位发展。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