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余名记者参加四川团媒体开放日——
3月8日上午,京城瑞雪纷飞。四川代表团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举行的第四次全体会议向中外媒体开放,吸引了72家中外媒体的134名记者前来采访。
细心的代表发现,到会记者的人数几乎与四川代表团代表总人数相当。争着举手抢话筒的除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外,还有操着不太流利汉语的路透社、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塔斯社、美联社、日本读卖新闻、美国彭博新闻社、新加坡联合早报等10多家外国媒体的记者。灾后恢复重建、藏区民生改善、成渝经济区、选举法……一个个热点话题,让会场气氛持续升温——
【聚焦·灾后恢复重建】
四川灾后恢复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能基本完成吗?
□基本完成既是量的规定也是质的规定
□青川县城重建工期延长不会影响居民住房和学校进度
人民日报记者问,“两年基本完成”是什么概念?面临灾后恢复重建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双重繁重任务,四川是否可以保质保量地完成?
蒋巨峰代表说,灾后恢复重建事关长远、事关全局,必须以规划为龙头。“两年”是从2008年9月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出台时起,计算到今年9月底。
一般讲的基本完成,是指完成80%左右。我们确定的“基本完成”,一方面是量的规定性:到9月底,项目和投资完成85%以上。一方面是质的规定性:灾区老百姓感受怎么样,群众的生活条件、生产环境是不是基本恢复了,社会各界认不认可。
从“量”上来讲,目前进度没有太大问题,到年底计划完成投资90%以上、项目92%以上。我们主要是强调三大安全,一是质量安全。进度要服从质量,实行质量责任终身追究制。二是施工安全。三是资金安全。这是救命的钱,是为老百姓长远生计筹措的钱,必须严加管理,严肃纪律。
从“质”上来讲,我们确定了民生优先的原则。原核定需重建的农房去年底已全部完工,目前少量在建的是后来在余震中受损的。城镇永久性住房重建5月底能基本完成。学校恢复重建完工86.1%,医疗卫生机构已完工78.6%,年底前都能基本完成。38个需要重建的城镇都在建设之中,5个已经建成。到9月底以前,北川、汶川、青川县城和映秀镇、汉旺镇,都能形成主体框架、具备基本功能。
由于青川老县城存在地质断裂带和滑坡体,新县城选在老县城附近原来安置群众的板房区重建,所以涉及这部分群众的二次搬迁,工作量较大、工期相对会比较长。但居民住房和学校等的建设进度不会有太大问题。
此外,交通、电力、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到9月底基本功能可以恢复。生态修复不仅要靠人力,还要靠自然的力量,需要更长的时间。铁路等重大项目的重建也需要更长时间。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问,如何增强俄罗斯与四川不仅在灾后重建时期而且也包括今后时期的合作?
魏宏代表说,在汶川特大地震应急抢险救援阶段和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世界上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很多国家、地区的人民、工商界和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给予支持和帮助,四川人民将永远记在心里。我们已经通过渠道表达了希望俄罗斯在四川成都设立领事馆的愿望,以帮助双方进一步加强在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合作。今年9月前后,四川将召开汶川特大地震恢复重建国际研讨会,加强国际社会对四川灾后恢复重建的研究,也希望俄罗斯媒体及有关方面参加,探讨进一步合作问题。
【聚焦·藏区民生改善】
四川将采取何种措施改善藏区民生状况?
□藏区人均财力、人均财政支出,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三大民生工程受到藏区群众拥戴
新华社记者关注四川藏区民生改善问题。
魏宏代表说,四川一直高度重视和关注藏区建设发展,高度重视改善藏区农牧民生产生活条件。
他列出一组数字:自西部大开发实施以来,四川甘孜、阿坝藏区经济发展以11.2%的年均增速增长;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幅达到25.8%;2009年和2000年相比,农牧民人均收入增长了1.3倍。他同时透露,四川藏区无论是财政供养人口的人均财力、还是人均财政支出,都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表明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这一地区的大力支持。
魏宏说,去年,四川开展了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藏区三大民生工程,抓住了藏区社会事业和民生问题的关键,深受藏区人民群众的拥戴。四川正结合四川藏区实际落实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精神。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当地政府和藏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藏区人民的生活将更加美好。
【聚焦·成渝经济区】
未来的成渝经济区板块中,谁将扮演“中心”角色?
□随着规划出台,成渝经济区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成都和重庆很可能共同形成成渝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中心
经济观察报记者问,此前的环渤海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都有各自的经济中心,未来的成渝经济区板块中,谁将扮演“中心”角色?
李春城代表说,国家正在抓紧研究制定成渝经济区规划,相信在国家规划和相关政策指引支持下,成渝经济区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个人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把眼光放到一个比较长期的背景下去看,成都和重庆很可能共同形成成渝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中心。
【聚焦·选举法】
选举法修改将带来什么变化?
□选举法修改将优化代表结构□具体比例有待确定
光明日报记者问,如何评价选举法修正案中的重要修改内容?
甘道明代表说,选举法是保障公民依法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法产生各级人民代表的重要法律,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扩大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具有重要意义。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选举法修正案中的重要内容。对四川而言,基层人民群众和人大代表,对此项修改的评价是积极正面的,它至少将有三大好处:第一,有利于增加基层人大代表数量;第二,代表结构将优化、代表履职能力将增加,有助于更多地选举一些更有履职能力的人作为各级人大代表;第三,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重要意义。
四川各级人大代表比例还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
【聚焦·劳务输出】
劳动力大省如何应对“用工荒”?
□四川没有也不会限制劳动力出川
□四川与俄罗斯等之间人力资源合作前景广阔
经济日报记者问,“用工荒”再袭珠三角、长三角,劳动力输出大省四川如何作为?
张宁代表说,珠三角地区出现结构性用工短缺,是我国经济呈现回升向好势头的反映,也是新生代农民工数量上升、自我选择意识增强的表现。四川一直把剩余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不管是以前还是现在,这一点都始终没有改变。“用工荒”出现后,四川没有也肯定不会限制劳动力到省外就业。相反,我们会大力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省外转移的渠道,进一步加强与沿海用工省份特别是与对口援建省份的对接,既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又回报沿海地区特别是对口援建省市对四川的关心、帮助和厚爱。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记者问,如何加强四川与俄罗斯的人力资源合作?
张作哈代表说,四川与俄罗斯人力资源合作的前景是广阔的。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双方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有益的尝试,比如四川个体工商户、农民工赴俄罗斯经商、从事种植业等等。四川愿意采取进一步措施,进一步增进与俄罗斯在此领域的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