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正率上海党政代表团赴都江堰考察对口援建工作
蒋巨峰陪同考察并出席相关活动
8月14日至15日,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率上海市党政代表团赴都江堰考察对口支援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出席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项目竣工仪式和对口合作长效机制框架协议签字仪式。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陪同考察并出席相关活动。
两年来,围绕都江堰灾后重建规划和群众需求,上海确定了8类117个援建项目,总投资约82.5亿元,目前援建工作已进入尾声。韩正在考察中表示,对口援建项目全部竣工,标志着上海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进入最后冲刺和总结阶段。希望援建指挥部不自满,不松劲,不懈怠,本着对灾区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全力以赴做好衔接工作和后续工作,确保117个援建项目持续发挥最大效用,让灾区人民真正得到实惠。
14日,从火车北站出发,韩正一行坐上成都至都江堰的高速列车,半个小时后即抵达青城山站。冒着小雨,韩正一行深入都江堰考察上海援建项目竣工使用情况。他们走进妇女儿童青少年活动中心、安居房、农产品交易中心、医疗中心,实地了解援建资金投入民生领域后激发的巨变;走访都江堰市图书馆、新闻中心、青城山景区,了解都江堰文化旅游产业恢复发展情况;驱车驶上蒲虹公路,沿途考察灾区产业重建和群众就业创业情况。
步入壹街区,水清湖碧的环境、鳞次栉比的安居房、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深深吸引了上海党政代表团的注意。作为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最大的项目,壹街区正在申报联合国人居奖。“面积多大?层高多少?”韩正一行走入杜鹃园内一套尚未交付的安居房,边看边问,“希望上海援建项目能让灾区群众居住好、生活好”。
在卡子垭口,韩正登上观景台,眺望盘山而上的蒲虹公路。这条连接蒲阳镇与虹口乡的公路全长23.8公里,共有183个回头弯。因任务艰巨、环境艰苦,成为上海援建都江堰的最后一块“硬骨头”。蒲虹公路刚竣工就发挥了巨大作用——13日、14日,虹口因暴雨引发地质灾害,上万名游客通过这条“生命通道”及时得到疏散。
在上海的援建下,都江堰医疗中心建起宽敞的门诊大厅,引入了一流的设备技术。韩正走向一对正在等候拿药的母女关切地询问道,“看病方不方便?医生水平高不高?”孩子母亲给出了肯定的答复,并感谢上海人民的援建。
沪都家园是上海市援建都江堰市城镇重建的居民安置点,总金额达两亿元的上海市援助都江堰市困难群众帮困项目当天在此启动,韩正一行在现场向困难群众代表发放了补助金。
14日上午,在都江堰市同心广场,蒋巨峰、韩正出席了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项目竣工仪式。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向都江堰市市长徐富艺递交了灾后重建项目竣工钥匙。两地领导向参建单位颁发了援建荣誉纪念牌。
15日下午,蒋巨峰、韩正出席了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汇报会。会上,两市签署了《关于构建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工作长效机制的框架协议》。在这份对口合作长效机制框架协议中,双方就建立多层次交流机制、加强援建项目后续运行管理保障、开展多领域合作交流等达成共识。
蒋巨峰代表省委、省政府和全川人民,特别是灾区人民,向上海市委、市政府和上海人民表示诚挚感谢。他说,上海无论是援建工作力度,还是建设的质量和水平,都走在了全国前列。四川将倍加珍惜上海援建的工作成果,认真管好、用好灾区工程,发挥最大效益,造福灾区人民;倍加珍惜上海人民的无疆大爱,把巨大支持转化为重建家园的实际行动;倍加珍惜上海对口支援的大好机会,变对口支援为长期合作,共创两省市携手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前景。四川与上海合作前景十分广阔,我们将以对口合作长效机制框架协议签署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健全完善川沪两地多层次的交流合作机制,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不断开创川沪合作新局面。
韩正说,上海对口支援都江堰灾后重建工作始终得到了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党委、政府和全川人民的支持,上海的援建任务和援建人员,始终得到了当地领导干部、群众的关心,他代表上海人民对四川各级党委、政府和8900万四川人民表示衷心的感谢。经过两年努力,上海援建干部和来自各条战线的上万名建设者向四川人民、上海人民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对他们付出的努力、取得的成绩表示衷心的祝贺,并向支持上海对口援建的爱心人士送上诚挚的祝福。在参与对口援建的过程中,上海收获了宝贵精神财富,将进一步学习灾区人民的抗震救灾精神,总结援建过程中涌现出的感人事迹,教育广大干部群众;根据框架协议内容进一步深化长效合作机制,推进双方宽领域、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与交流。
省领导魏宏、李春城、李成云,成都市市长葛红林陪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