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问题解决率群众满意率两个90%怎么来的?

时间:2010-09-25 来源:四川日报
  

  《阳光政务》政风行风热线节目开播五年,对群众反映问题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已成为政府工作的“监督岗”,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党与群众的“连心线”
  “倾听你的呼声,排解你的困难,让我们共享阳光,共建和谐。”从2005年9月开始,每周一至周五上午10点,《阳光政务》政风行风热线节目通过电波传遍四川的山山水水,走进群众的心坎。
  “倾听你的呼声,排解你的困难”,深情的话语,表明了省委、省政府倾听民意、关注民生的执政理念,也道出《阳光政务》热线的宗旨和工作目标。
  五年来,83个省级部门、单位400多名(次)厅级干部和2400多名(次)处级干部到电台直播间与群众沟通交流,78人次“一把手”带队值守。通过405期“厅局长在线”,接听群众电话3998个,解答咨询1632人(次),受理诉求2366个,追踪督办263次,电话回访900多人(次),对群众反映问题做到了“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问题解决率和群众满意率达90%以上。21个市 (州)、30%的县(市、区)也相继开通政风行风热线,2万多名(次)乡科级以上干部值守热线接听群众咨询和诉求电话5万多个,解决问题3万余件。
  9月中旬,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奇葆,省委副书记、省长蒋巨峰分别对《阳光政务》政风行风热线节目五周年工作作出批示,肯定节目开播五年来取得的成绩,对下一步工作提出殷切希望和要求。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为“两个加快”营造良好环境
  五年前,由省纪委、省委宣传部、省监察厅、省广电局主办,省纠风办和四川人民广播电台承办,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电集团、省政府网站协办的政风行风热线节目正式与听众见面。
  五年来,《阳光政务》热线始终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五个推进”。
  推进服务民生。《阳光政务》热线通过组织协调各级政府部门(行业)领导上线接听电话,办理群众投诉,反馈并通报处理结果,推动了一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的及时妥善解决。2005年11月6日,省交通厅值守热线,重庆听众谭世荣打进热线反映在我省某地的工程款被拖欠三年,大部分为民工工资。省交通厅领导受理投诉后,立即派人现场处理。第三天,所有民工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
  推进听取民意。《阳光政务》热线及时传递群众的意见和呼声,直接表达群众意愿、咨询政策、反映问题、参政议政,保证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落实。2006年12月,省安监局(四川煤监局)接到听众关于某煤矿利用通风口出煤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反映后,立即组成专项调查组展开拉网式排查,并责令该煤矿停产整顿,切实消除安全隐患,保护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推进作风建设。有关部门(行业)把上线受理的问题和建议作为作风建设的重点、自查自纠的依据、改进工作的动力、评价工作的标准,建章立制、堵塞漏洞、规范管理、改善服务,推动干部作风建设。省公安厅上线时,有群众提出户籍管理、二代身份证方面的诉求。随后,该厅召开会议对涉及户政管理、居民身份证管理等15个群众关注的问题提出具体措施和要求。从解决个案问题到形成长效机制,近年来,各上线厅局在与群众互动中发现问题,改进作风,找准薄弱环节,拿出解决措施,成为“阳光政务必修课”。
  推进政务公开。《阳光政务》热线始终把推进依法行政、促进政务公开作为重要目标,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规定,介绍部门(行业)的工作职能、办事程序以及当前的工作重点等,成为政务公开的重要载体。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阳光政务》热线先后连线56个厅局,向群众介绍抢险救人信息,解读抗震救灾政策、从受灾群众生活补贴到灾区物价、卫生防疫、防止次生灾害等问题,接受群众咨询诉求,解决群众困难;组织职能部门联合上线,及时通报灾后恢复重建进度、项目资金物资等政策落实监督检查情况,与群众沟通交流,推动阳光重建。
  推进维护社会稳定。作为省委、省政府精心打造的民心工程的重要载体之一,目前,《阳光政务》热线已成为政府工作的“监督岗”,社会矛盾的“减压阀”,党与群众的“连心线”,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以人为本快速行动,全力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
  接听的问题,只要符合政策规定或条件允许能够办到的,一般问题7天、重要问题15至30天内必须解决,处理结果及时向群众答复;上线单位一个月内将每个问题的处理情况报主办单位,由主办单位跟踪回访督办落实情况。这是《阳光政务》热线五年来坚持的重要工作模式。
  2006年11月7日,省水利厅值守《阳光政务》热线,彭州听众周玉发打电话反映:当地河里的水抽不进水渠里,庄稼无法灌溉,希望得到帮助。当天,该厅领导就带队实地查看,决定补助经费改造提灌站,帮助解决了实际困难。
  2007年3月20日,省新闻出版局值守热线时,泸州残疾听众许英明打来电话,希望为他找一些种植养殖的书籍。当天,该局领导带着相关书籍来到他家。4月2日,省新闻出版局在许英明家正式挂牌成立我省第一家 “农村书屋”,送去一台电脑和种植养殖方面的书籍2000多册、音像制品100多盘、期刊杂志50多种,让更多村民受益。
  2009年8月18日,听众向省农业厅反映某村虚报新建沼气池数量问题。该厅领导当即组织人员前往,对150多农户沼气池进行摸排调查,发现当地沼气池建设确实存在违规操作现象。省农业厅立即责成对该村资金兑付程序和方式进行整改,公示项目开支情况接受监督,并将该村2007年沼气项目结余款27000元全额收缴财政专户。
  2010年5月11日,省财政厅值守热线,德阳听众反映当地要先交资料费750元才发放房屋维修加固款。厅领导将此定为现场重点督办问题,立即派人调查核实。经查反映情况属实,调查组立即责成当地进行整改落实。听众表示:“财政厅对我反映的问题很重视,下午就到当地,我从中体会到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呼声和疾苦的重视。”
  五年来,我省还先后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阳光政务》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现场直播活动,直接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限期解决群众反映问题。
  “一人咨询,万人了然;一人投诉,万人监督。”五年来,无论哪个厅局上线,都会留下一个个党和政府与群众心心相连的动人故事。
  健全制度常办常新,不断完善热线工作长效机制
  为使《阳光政务》热线常办常新、越办越热,我省不断建立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形成省委、省政府统一领导,省纠风办组织协调,新闻媒体和各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群众广泛参与,省、市、县三级联动的领导和工作机制,健全了上线接听、投诉处理、追踪反馈、评估考核的管理和运行机制。《阳光政务》热线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轨道。
  一是限时办结制。直播中,值守单位对能现场答复解决的问题,当场答复解决;下线后,值守单位现场办公会将需办理问题分解落实、调查处理,限15至30天内解决并回复听众;对涉及政策、资金及其他客观原因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耐心解释,说明理由。
  二是快速反应制。要求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上线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查核实、快速处置群众反映的带普遍性重点问题,并通过热线立即反馈。
  三是首听负责制。直播时,有的听众可能提到不属于上线部门职责范围的问题,要求先承诺不推诿,下来将问题疏理转相关部门办理,并由参办单位负责答复。
  四是督查通报制。及时跟踪回访、督办抽查上线单位播前准备情况等。半年、年终分别对领导带队、解决问题和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行通报。
  五是责任考核制。制发考核办法,把参与单位领导重视程度、跟踪督办解决问题速度效果以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满意度等作为考核主要指标,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绩效考核内容。
  六是媒体联动制。印发《阳光政务》热线媒体联动实施方案,在媒体开辟专栏,做好预告节目、反馈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上线全过程追踪等工作,形成媒体联动和舆论综合监督合力,推动问题解决。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