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邻水县以“争创党建强县、服务百万群众”为主题,把建设服务型政府纳入基层党建工作目标,搭建起便民服务、信访接待、惠民帮扶、矛盾调解四大平台,构筑起“群众事有处办,群众怨有处诉、群众难有处帮、群众忧有处排”的县、乡、村三级行政服务网络。□张军 李坤会 李晓奇
“四大平台”演出为民服务“大合唱”
“以往到政府办事,一件小事就得跑上好几回,现在便民服务中心啥事都能办得巴巴适适的。”9月17日,只花10分钟就领到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证,邻水县太和乡刘家岩村民陈前云十分感慨。
如今在邻水县,申请农村低保、迁移户口、办理婚育证等,村里的便民服务室会全程、免费“包办”。这得益于该县把财力、人力、物力向乡镇基层倾斜,构建便民服务中心、群众信访接待中心、惠民帮扶中心、群众矛盾纠纷调解中心等“四大平台”,集中地点、集中力量办理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公共管理等方面的事务。
让群众事有处办——建立上通县、下联村、横向到部门、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便民行政服务网络。该县高标准建设县政务服务大厅,开辟了国土、计生等37个县级部门服务窗口; 45个乡镇采取 “集中柜台式”和“相对集中式”两种模式建立便民服务中心,522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代办点。今年已为7万余人次群众办理服务事项5.9万多件次,限时办结率达100%。
让群众怨有处诉——建立以县群众信访接待中心为龙头、乡镇群众信访接待中心为基础、村(居)群众工作站为纽带的三级信访专门接待机构。对重点信访案件采取“一个问题、一个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包到底、限期办结”。今年以来,全县接待处理来信来访事项482批次2263人次,办结率达到86.7%。
让群众难有处帮——将县、乡惠民帮扶中心与便民服务中心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设立工会、法律援助、就业再就业等窗口共计368个。今年以来,已救助贫困学生3205名,提供法律援助6557件、民政救助5781人,并帮助7537人实现再就业。
让群众忧有处排——整合基层派出所、司法所、法庭等部门力量,按有机构、有人员、有场地、有牌子、有制度、有经费等“六有”要求,成立45个乡镇大调解协调中心,在村(社区)、学校、行业和新经济组织建立调解室620个,构建起大调解组织网络体系。今年已排查受理涉及债权债务和邻里纠纷等案件3881件,调处成功率达95.4%。
精细化服务架起干群“连心桥”
在邻水,便民、调解、帮扶和惠民中心的显眼处都张贴有简明的业务操作流程图。这是该县为办事群众提供精细化服务的一个缩影。
改进服务方式,不断拓展服务范围。该县严格按照“一站受理、全程代办、规范运作、限时办结”的要求运行,还创新开展电话预约、短信“点菜”等服务,让群众办事“不出村、不出户”。今年以来,全县567名代办员共为群众完成2800余件代理事项。
精简审批程序,提升服务效能。该县采取部门服务事项向服务中心集中,服务事项向服务窗口授权集中办理的“两集中、两到位”模式,把500余个乡镇站所全部“迁”到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理农业直补、支农信贷等70余项服务事项;建立全省联网的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制度,行政许可归并项目91项,有力推动了服务效率提速。
规范日常管理,提升政府形象。采取统一标识标牌、统一文明用语、统一工作模式、统一管理考勤等“四个统一”标准,乡镇实行逢场天集中办公,每周一、周四固定为便民工作日,其他时段轮流值守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提升了政府形象。
健全工作制度,提升服务质量。建立健全公开承诺制、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等,并对入驻干部实行群众评价、日常考勤、年终测评、民主评议“四结合”量化考核等,督促干部热情为群众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