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重建 夯实又好又快发展基础
9月22日晚,由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等主办的“世博绿色出行中秋之夜”年度盛典上,广元市低碳发展引起广泛关注。
努力闯出一条科学重建、低碳重建新路子
“5·12”特大地震后,广元坚持把灾后恢复重建作为全市中心工作,按照“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统筹城乡、科学重建”的总体要求,把恢复重建与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以科学规划为先导,以民生优先为基点,以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为突破口,以改善民生、富民强市为目标,统筹推进住房、设施、产业、城镇、生态和精神家园重建,努力闯出一条后发地区科学重建、低碳重建的新路子。
震后半月,广元市广泛发动受灾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着手恢复重建,于2008年5月下旬率先在全省启动农村永久性住房重建。
广元市创造了自己建设、包工建设、联户建设、统规统建等多种建房模式,较好地调动了群众建房积极性。其贫困村灾后重建“广元经验”,被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在地震灾区全面推广。
农房重建于2009年底基本完成,19.96万户农房重建户搬入新居。
广元率先提出走低碳发展之路,在灾后重建中严格执行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节能50%的设计标准,积极推广低碳建筑。大力推广建设抗震强、周期快、成本低的轻钢结构、木结构住房6万余户,全市共节约资金20多亿元;全市共节约用砖10亿多匹。
震后两年来,广元狠抓畜牧、林果、蔬菜等特色农业恢复发展,农业恢复面达100%。2009年,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助农增收还贷行动”,大力发展种养业、劳务经济等,全市农户重建贷款近40亿元。
抢抓灾后重建机遇,坚持突出重点和“一企一策”恢复企业生产经营,加大产业重建项目争取。灾区产业布局逐步优化,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
今年上半年,广元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均超目标速度: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9.93亿元,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四;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9.75亿元,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三;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2677万元,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亿元,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743元,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三;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41.9元,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三。
两年中,广元加大生态敏感区、脆弱区生态治理力度,震后逐步实现从“满目疮痍”向“秀美山川”的重要转变。
低碳重建为“两个加快”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灾后重建中,广元率先提出并积极推动低碳重建、低碳发展,积极探索后发地区低碳发展之路,成效明显。
在产业结构低碳化上,震后新引进54个投资过亿元的产业项目,全部符合低碳发展要求;
在能源结构低碳化上,加快水电、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启动了“气化广元”清洁能源行动,目前广元清洁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的比重达到17%;
在倡导低碳消费上,致力让低碳生产生活方式进社区、进企业、进机关、进学校,在市区投放5000辆公共自行车;
在构建低碳环境上,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大力推广CNG,全市100%的出租车、96%的公交车完成油改气,目前广元城区的空气质量、全市化学需氧量、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等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去年广元荣获“中国十大低碳贡献城市”称号,建成省级森林城市。
“卖碳”已成为广元低碳发展的新生优势和主要品牌。全市正在打造低碳项目投资“洼地”,今年2月法国向广元贷款1.0948亿元人民币,分别在元坝区、朝天区和旺苍县计划建农村沼气池32243口。这批项目已从今年2月开始实施,预计到年底全面完成。
与此同时,广元全市已实施“广元市农业温室气体减排”、“苍溪县东河流域小水电开发碳交易”、“中国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造林再造林”、“世博绿色出行”公交卡碳中和等4个碳交易项目,申报和已被受理的碳交易项目总额达1.75亿元人民币。“中国第一座专业化的碳指标供应城市”正在川北建成。
“广元精神”成为感恩自强之典范 树立感恩奋进精神
“5·12”特大地震对于6个重灾市州之一的广元,并不具有唯一性,但广元人的感恩之举,却在地震后声名远播。
极重灾区青川县的交通要道上曾高密度出现的国旗、感恩标语;马鹿小学孩子们的感恩牌;酒家垭残疾老人的感恩茶……
“广元必须要懂得感恩。”就在灾区孩子贾康把一张写着 “谢谢你”几个字的纸板高举在头顶的同时,广元市委书记罗强、市长马华等决策者及时把握灾区干部群众感恩情感诉求,大力倡树感恩文化,响亮提出:“一手抓物质家园重建,一手抓精神家园重建。仅仅依靠民间的自发行动还不够,一定要在全市开展感恩教育……”将每年的5月12日命名为感恩日,每年的5月定为感恩月;在青川、在剑阁、在利州,当地政府将数十个援建学校、工业园、企业命名了具有感恩特色的名字……一系列感恩活动有声有色。
感恩奋进成为 “广元精神”内核。特别是“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这两幅标语彰显出灾区人民在大灾面前不低头、自强不息创一流的精神品质,成为地震灾区人民感恩自强精神的典范。
建立长效帮扶合作机制
在对口援建基本结束时,广元市与浙江、黑龙江等对口支援的省市建立起了长效帮扶合作机制。
广元市青川县与浙江省建立了对口帮扶的“一三五六”长效机制。
建立“一项基金”:建立浙江帮扶基金,重点用于特困群众扶贫救济、生产生活设施建设以及产业、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发展奖励基金。
构建“三个平台”:搭建产业园区、教育园区和“浙江—青川劳务信息平台”合作平台。
开展县乡结对共建、产业结对共建、医疗结对共建、教育结对共建、部门结对共建等五大共建。
启动惠民致富、经贸合作、智力援助、劳动就业、干部培训、美丽乡村等六大帮扶工程。
9月26日,黑龙江省对口援建剑阁前线指挥部总指挥刘国会告诉记者:“我们正在与剑阁县形成黑龙江与剑阁县长期合作框架协议、黑龙江与剑阁县教育事业长期合作协议和黑龙江与剑阁县卫生事业长期合作协议 ‘三个协议’,我们要把对剑阁的援助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帮助剑阁搞好招商引资,企业对接等工作,真正让剑阁人民得到实惠。”
【一声祝愿】
●黑龙江援建剑阁前线指挥部工程组卫生项目负责人苑维春说:在援建中,我们已与剑阁人民结下深厚的友谊。我祝愿剑阁的山更青,水更绿,人民更富裕!
●《广元日报》记者邱锐说:
现在走进广元灾区看到最漂亮的是农房,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最满意的是群众。我祝愿广元的明天更加美好!
●青川县委督查室副主任卢成建说:浙江援建者不仅帮我们建起了新家园,还帮我们发展起了产业……浙江恩情似海深,青川人民永难忘!我祝福广元产业快速发展,人民过得越来越幸福!
●青川县茶坝乡范家山村村民酒治荣说:水管安到家里来了,我做梦也没想到。正如老支书所说“龙头一拧水自淌,背水竹篓已下岗。喝水不忘浙江人,重建感恩共产党。”我祝福青川人民永远平安健康!
●浙江援建青川指挥部综合组组长顾承甫说:浙江人民和青川人民永远心连心。我祝愿青川发展更快、人民更幸福!
【一个愿景】
广元市委书记罗强:
广元是一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的城市,还是一个革命老区和灾后重建的城市。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浙江、黑龙江、省内宜宾、自贡、泸州、攀枝花等市和香港、澳门同胞的倾情援助下,全市灾后恢复重建取得了重大成就。
随着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即将进入全面发展和振兴提高阶段,我们已制定出了《广元市发展和振兴规划》。
用三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人民安居乐业、城乡共同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好新家园,努力把广元建设成为川陕甘三省接合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三年目标是: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到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00亿元左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20亿元。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实施资源转化战略,做大做强特色优势和新型战略性产业,着力提升现代农业、三产服务业比重。到2013年,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8.8:45.3:35.9。
努力建设低碳广元。推进《广元市低碳发展规划》全面实施,加快低碳产业发展。加强生态广元建设,逐步恢复生态功能。到2013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基本建成嘉陵江上游生态屏障,名副其实的低碳城市。
生活质量大幅提升。增加城乡居民收入,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到2013年,城乡收入分别达到17000元和5700元,逐步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
【一种注视】
黑龙江省西部志愿者徐飞:
自述:“2007年我毕业于齐齐哈尔大学黑河学院中文系,中共党员。同年7月我光荣地被确定为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者。2008年6月29日,我得到了来四川剑阁支援服务的通知,后考入公务员,现在在剑阁县白龙镇工作。”
故事:2008年7月15日,51名黑龙江等志愿者来到了剑阁,徐飞被分配到了剑阁县委政法委,在政法委主要协助主任处理日常办公室、综治、维稳工作。在和同事下乡“接访”时,直接到村民家中去协调案子,为村民办实事……
从2008年10月起,徐飞默默地从微薄的工资拿出一部分,资助剑阁县上寺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何秋燕。徐飞还在工作之余为下寺镇拐枣社区6组五保户普玉树老人清扫庭院,为他理发。
徐飞还利用节假日到沙溪中学、抄手小学给孩子辅导功课、开主题班会。
2008年10月12日,地震灾区补录国家公务员给徐飞扎根剑阁创造了机会,他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到了剑阁县白龙镇,向他的人生目标再次迈进。“白龙镇现在公路修好了,人畜饮水解决了,还建起了现代农业示范园……巨大变化,坚定了我扎根剑阁的决心。”
【一句寄语】
浙江省对口援建青川县指挥部指挥长谈月明:
地震后,我们听从党的召唤而来,为灾区人民办实事而来,为树立浙江人的形象而来,为奉献爱心而来。
通过援建,灾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和提高。两年恢复重建任务基本完成,我们援建干部可以说是带着胜利的喜悦而去,带着老百姓的感恩之情而去,带着学到了灾区人民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而去,带着灾区人民长效发展的期盼而去。请相信,我们已和青川建立了长期合作帮扶机制,青川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一个标杆】
川浙合作产业园区,自2008年11月5日开工建设,经过短短一年半时间努力,总投资3.75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其中道路、水、电、气等配套工程全面完成,创造了园区建设的“广元速度”。在加快园区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园区招商,目前已引进项目16个、总投资达28.02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1个,有3个项目在去年11月竣工投产。园区全面建成后,年产值将达30亿元以上,解决就业岗位上万个。
浙江省对口援建广元市青川县以后,针对青川“九山半水半分地”、重大产业援建项目难以落地的特别情况,创新思路,浙江省投资2亿元,在广元异地建设“飞地”工业园,对青川进行产业帮扶,创造了产业援建新模式。广元青川——川浙合作产业园为广元市灾后重建和浙广合作树立了新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