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汶川县水磨镇“三基地一窗口”参观点迎来众多游人参观,通过对比展示灾后重建成就,打造红色旅游线路。 本报记者 汪维平 摄
一千多天前,这里是断壁残垣,举世关注。
一千多天后,这里新家园崛起,赞叹如潮。
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伟大历程,积淀了巨大精神财富,成为民族振兴的不竭动力。灾区大地一道道深刻的印记,一朵朵绽开的奇葩,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地、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地和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勃勃生机的窗口。
用陈列室、纪念地作窗口,以精品参观线路作串连,四川倾力打造“三基地一窗口”,向世人呈上一张感天动地的“精神名片”。
定格感动——点滴汇聚成大爱
在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吉娜羌寨,村民每天都会把寨子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的牌子擦得一尘不染。
“5·12”特大地震把吉娜羌寨夷为平地,如今,当地群众住上新房。办农家乐、羌绣坊、特色餐馆……全寨一半农户参与文化旅游服务,有七成妇女从事羌绣创作,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灾区的巨大变化,既让人震撼,又深受教育!”2月24日,全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推进会代表、成都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外宣办主任熊艳说。
吉娜羌寨和北川老县城、唐家山堰塞湖、北川新县城等一起,串起北川“三基地一窗口”的参观路线。《我和我的祖国》《生死不离》《同一首歌》曾是上海援建都江堰指挥部夜晚合唱的保留曲目。歌唱祖国、传诵友情、支援灾区,上海援建者把都江堰视作第二故乡。这段历史通过实物、图文、声光电、沙盘、雕塑等,保留在都江堰市陈列室。
德阳精心选取30余个不同类型参观点,串点成线,形成长约150公里的环形参观线路。
雅安全域打造,讲述全市二度成为大熊猫“诺亚方舟”的故事。
……
“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伟大祖国好”是四川人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历程中的真切感受。这些感受已然定格——全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展开,构建起以“一馆三地一展”为龙头,以58个村镇陈列室为支点,13条参观线路为纽带的宣传教育网点体系。
争分夺秒——5月迎接全国人民检阅
去年7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在地震灾区加快实施“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工作的意见》。全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推进会进一步提出:汶川地震三周年之际,“三基地一窗口”要全面开放,迎接全国人民的检阅。
北川地震纪念馆、映秀震中纪念地、汉旺东汽地震工业遗址纪念地、深溪沟地震遗址纪念地和大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是中央确定的国家级纪念设施,也是“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龙头项目。
打造“精神名片”,地震重灾区走在前面。
“资料收集、大纲撰写、展陈设计、用房改造、电视摄制同步推进,仅15天时间,成都就按时完成都江堰市和彭州市两个极重灾区的8个陈列室建设。”2月25日,成都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华章介绍。不过,何华章也坦言:“看了北川新县城陈列馆,感觉我们的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成都表态:大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主题展永久纪念馆今年3月完成项目改进,今年5月12日前正式开馆。
广元正式纳入规划建设的灾后重建陈列室(馆)共14个,已投入资金1.37亿元。
阿坝州有8县27个点纳入“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确立参观考察线路8条。
作为灾区经济损失最大、工业受损最重的城市,德阳“三基地一窗口”工作总投资达1.66亿元,建成重点陈列基地6个,重点陈列室13个。
绵阳表态,要争当建设“三基地一窗口”的排头兵!
……
动心动情——用精神内涵打动人
除硬件建设外,重灾区6市州在表现手法和挖掘精神内涵上用足心思。
绵阳市把 “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纳入市县党委“一把手”工程,纳入“十二五”总体规划和城镇总体规划、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红色旅游规划和灾区振兴发展规划等。
都江堰虹口乡 “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主题定为“坚毅虹口,智慧重生”。虹口乡党委副书记高永强说,如今都江堰已步入产业重建期,我们要告诉世界,坚强的灾区群众正开启美好未来。
绵竹年画中外驰名,孝德镇把陈列室建在年画村,投资3045万元建新型年画基地,充分发掘绵竹年画优势。
北川的展陈效果运用了大量声光电、3D投影等现代手段,并配备了中英文双语解说员。
……
目前,“三基地一窗口”已显吸引力和影响力。
茂县牟托村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陈列室自2010年10月对外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考察人员8000余人次。
自去年5月以来,绵阳参观点已接待参观人员400余批次,仅今年春节,北川新县城就接待中外游客50余万人次。
成都“三基地一窗口”项目共接待参观学习人员400余批次,接待中央媒体和境外媒体采访30批次。
全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推进会传出好消息,国家将规划建设一条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红色旅游线路纳入《201l—2015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四川灾区将成为新的旅游目的地。
凝聚着四川人民宝贵精神财富的“三基地一窗口”,即将奉献给全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