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积极探索一条山丘地区城乡环境治理新路。
作为唯一一个增补进入全省“五十百千示范工程”争创范围的市,自贡全力以赴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倾力美的创造、接受美的洗礼,同时积极探索一条山丘地区环境治理新路。
自贡争创示范的底气在哪里?2月23至24日,记者到此踏访。
投入8亿元的民生工程
半城青山半城楼,清清河水城中流。行走在自贡市,如同徜徉在诗画里。城市中,大街小巷规范整洁,车辆行停有序;乡村里,房前屋后干净整齐,通村公路蜿蜒平整,粉墙黛瓦朱漆的川南民居尽收眼底。
基础落后、设施陈旧、建设欠账、老旧院落多……作为老工业城市,自贡环境治理面临的难题很多。如何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2010年,自贡市委、市政府抓住承办省“两运会”机遇,加大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加快市政设施、环卫设施、农贸市场、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15天,根治五星街持续10年的占道经营顽症,妥善安置200多家经营户;12天,对环境差、秩序乱、交通堵的同兴路进行高品位整治;9天,打造出11条环境优美示范“样板”街;1天,拆除全市最大违章建筑群……一批“老大难”问题迎刃而解。
环境治理关乎百姓民生,自贡不惜投入重金。8亿多元的投入,正化作“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果:新建和改造城市道路,城区道路亮灯率达99%;新建城乡供水管道150公里,新改建农村供水工程15处,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85.03%,合格率100%;实现每一个乡镇有1辆环卫车辆,1座水冲式公共厕所和1座垃圾库,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8.1%,成功创建成为省园林城市。
老社区焕发新活力
老旧院落的环境治理,是一大难点。自流井区钟云山社区是个典型。该社区建筑大多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乱搭乱建普遍,居民反应强烈。2010年,按照以人为本、和谐拆违的原则,社区先后完成主、次干道棚伞拆除,主干道各类占道经营还道于民,次干道变得宽敞整洁,坑洼道路也得以硬化。 考虑到社区公共面积少、老人小孩居多的状况,社区还依山就势规划出一个花园,安放石桌椅,设置健身器材,供居民休闲娱乐。同时设置两个“临时摊点”,允许小商贩每天上午在此做生意。这些利民举措,激发了居民对打造美好环境的参与热情。亲手绘制环境宣传画、比比谁家阳台最整洁……“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成为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用优美示范,让幸福长远。2010年,自贡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221条背街小巷治理,实现全市所有背街小巷“路平、沟通、灯亮”,建成绿化健身小广场11个,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得到提升。
长效机制凸显自贡特色
走在自贡,街道旁、草丛中不时出现“自贡市城市管理执法”公示牌。牌子正面是环境治理宣传语,背面是治理区域、片区负责人、执法管理人员、投诉电话、服务热线等信息。城管执法公示牌进社区、站马路,全面接受群众监督,在全省属首创。
114条街道的城管执法人员,承担起责任区域、地段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监督、摊点秩序的管理。“此举可进一步完善城区主要街道城管执法全时段、全覆盖,巩固环境综合治理成果,建立常态、长效管控机制。”自贡市相关负责人说。
经过一年多探索,自贡初步建立起一套细化、量化、有较强操作性的环境建设和管理标准。用标准来指导建设、实施管理、考核问责,有力促进了环境建设各项工作——“四大班子”和相关职能部门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新增城管协助执法人员405名,新增保洁人员4000多名,城区114条主要街道实行“定人、定责、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的标准化、网格化管理;24小时全天候服务的城乡环境管理服务热线,回复率99%,满意率达98%;4个区县、2个市级部门、10个区县部门和150人因工作不力,被严格问责。
全域争创催生多赢局面
“自贡越来越干净、宜居,充满活力。”今年春节,到自贡看灯会的外地游客不断赞叹。市统计局对1000名市民随机抽样调查,97%以上的人对当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满意。
环境提升吸引投资者。卧龙湖盐卤浴国际旅游度假区、总部经济区等项目成功签约,一汽商用车西部轻型车生产基地、纺织服装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去年新签约项目达295个,到位市外资金245.9亿元,同比增长48.7%。环境的改善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
今年,自贡将继续按照一手抓项目、一手抓环境的思路,提升省道305一线农村治理效果,加强垃圾收集、污水处理工作,加大老城风貌改造力度,建绿岛、造绿道,以中心带全域,以重点带全市,以城市带乡村,进一步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环境治理,最终是要让每一位老百姓都受益——这,正是自贡全面治理、全域争创的原动力和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