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召开的全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推进会,明确将“推进”一词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工作的“主基调”。认真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切实把“推进”的要求,全方位地落实到工作力度、建设进度、展陈水平等各项工作之中,迅速在全省兴起新一轮加快推进“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热潮,切实抓好这项对历史负责、为后人留存的百年大计。
努力把重建后的地震灾区建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基地和展示中国发展模式、发展道路勃勃生机的窗口,是中央交给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对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多次专题研究、专门下发文件,进行安排部署。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我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工作,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逐步展开,目前已初见成效,宣传教育网点体系初步成型。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省“三基地一窗”建设的进度和水平,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改进和解决。
思想认识到位,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省“三基地一窗口”建设之所以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部分地方的领导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务之急必须进一步深化各地区各部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切实纠正在思想认识上存在的偏差,进而在全省范围形成强力推进“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强大合力。
要深刻认识到“三基地一窗口”建设不是配套性工作,而是战略性任务。“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并不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附属工作,而是对整个灾后重建工作的宣扬和升华,其重要性并不亚于灾后重建本身。如果说灾后重建的重大意义在于惠及数千万灾区群众,那么“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重大意义在于教育全体党员、激励全国人民、惠及子孙后代。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扩大效应”,切实抓好这项对内增强凝聚力、对外提升软实力的国家工程。
要深刻认识到“三基地一窗口”建设不是部门性工作,而是全局性任务。“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并不只是宣传部门的职责,而是中央交给四川的重大政治任务,需要我们举全省之力来完成。按照相关要求,灾区市、县两级是“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市、县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因此,各市、县党委态度一定要坚定,行动一定要迅速,措施一定要有力,尽快形成齐抓共管、加快推进的工作合力。
要深刻认识到“三基地一窗口”建设不是临时性工作,而是长期性任务。“三基地一窗口”建设,其最终目的是要把地震灾区建设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永久基地”和展示中国制度优越性的“长期窗口”,决不能以打急抓、搞应付的心态来对待。具体工作中,各地区各部门既要增强紧迫意识,倒排工期、加快进度,确保展陈馆室按计划建成开放;又要树立长远眼光,以对历史负责、为后人留存的态度,将其作为一项百年大计常抓不懈。
总之,我们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措施上应对有力,及时发现问题、查找差距、整改不足,全力以赴加快推进“三基地一窗口”建设,确保在汶川特大地震三周年之际全面对外开放“三基地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