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团在地震灾区感受巨变
在北川老县城为地震遇难者默哀献花,走进吉娜羌寨感受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在北川新县城详细了解城市总体规划,在东方汽轮机公司看灾区工业新生……5月10日,外国驻华使节代表团一行前往地震灾区考察,看到充满活力的城乡新貌和安居乐业的灾区民众,他们赞叹不已并送上深情祝福。
代表团成员分别为巴基斯坦、日本、匈牙利、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俄罗斯、土耳其、德国、法国、泰国、英国、韩国、新加坡、美国、古巴、保加利亚、斯里兰卡、加拿大、阿曼苏丹国、沙特等国的驻华大使馆代表,以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地区灾害管理代表。
看到了灾区妇女儿童的笑容
“一直想来看看北川新城,今天终于如愿以偿。”斯里兰卡驻华大使馆代表、斯里兰卡驻成都领事馆馆长领事苏木杜告诉记者,从北川老县城地震遗址来到北川新县城,仿佛完成了一次时空的穿越。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代表麦吉莲5月6日抵达成都,当天就去了德阳什邡市红白镇的“儿童友好家园”,和那里的孩子一起做游戏、唱歌。麦吉莲告诉记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同中国妇联一起于2008年11月启动“四川省灾区儿童保护项目”,在四川灾区建了40个 “儿童友好家园”。“灾区在短短三年里的新生让我印象深刻,北川新城规划科学,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合得非常完美,城市与自然相得益彰。”
“我最关心灾区妇女儿童的心理变化,如今,我看见了她们脸上快乐的笑容,她们拥有了新生活和新希望。”麦吉莲说。
吉娜羌寨的美丽让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公使梅耕瑞赞叹不已,他不时就一些细节问题询问当地工作人员。置身北川新县城,俄罗斯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公使衔参赞陶米恒表示:“这里的学校、医院、住房都得到快速恢复,当初的担心变成了放心与钦佩。”
对口援建模式值得学习
北川新县城规划展厅里,日本驻华大使馆首席公使横井裕看得格外仔细。“日本前不久也遭遇了巨大的灾难,重建中的日本应该向中国、向四川学习,包括集合各方力量的对口援建模式、考虑地方传统特色进行规划在内的多方面经验。”横井裕说。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日本派出救援队参与救援。横井裕告诉记者,日本救援队与当地民众结下的情谊延续至今,很多队员很想再次到四川灾区看一看。
重建中对当地特色的保护以及对口援建模式,让加拿大驻华大使馆代表、加拿大驻重庆领事馆馆长领事白瑞安感触最深,“这些模式对其他国家的灾后重建非常有帮助。”他说,加拿大在四川地震灾区有很多项目,比如在擂鼓镇建有敬老院,希望这些援助能让老百姓受惠。
“对口援建让灾区得以快速重建,这种方式体现出中国人民的团结,这种凝聚力让我深受感动。”麦吉莲告诉记者,四川是一个特别的地方,这里的人民、环境、美食都深深吸引着自己。“我要把此行美好的见闻都带回去,与同事和亲友分享。”
声音
在四川地震灾区考察的部分外国驻华使节通过为本报独家题词,表达对四川取得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伟大胜利的钦佩之情。
向在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取得胜利的四川人民致敬。
——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穆罕默德·哈桑
四川人民的奋斗精神让人感动。祝愿百姓生活更加幸福。
——日本驻华大使馆首席公使横井裕
四川人民从巨大的地震灾难中得以恢复,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成就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我向四川人民的未来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副馆长、公使梅耕瑞
希望四川人民战胜巨大的地震灾难,向他们的生活致以最美好的祝福。
——斯洛文尼亚驻华大使玛丽娅·阿达妮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