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
时间:2011-06-28 来源:四川日报

  在四川生态省建设中,各级政协全力助推生态产业发展——
  “一定要把发展生态产业作为抢占绿色经济制高点的主攻方向,把推进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四川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今年5月,清澈的涪江河边,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四川推进绿色发展给予充分肯定。
  学习贯彻中央领导指示精神,深入落实中共四川省委转变发展方式的决策部署,是省政协当前工作的着力重点。6月29日,省政协“生态产业发展”专题协商将在成都市青白江区进行,协力助推生态产业发展,将在这个起点上深入展开。
  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青白江区,曾是“沱江污染”事故的源头,痛定思痛,该区大力实施“生态立区”战略,而今已是生态建设的示范区。省政协即将在这里举行的“生态产业发展”专题协商,旨在总结经验,意在协力助推,为四川推进绿色发展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
  长期以来,四川万元GDP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此,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设生态省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政协围绕这一战略决策,开展了大量的推进工作。如今,“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立足当前又要永续发展,既要产业拉动又要环境友好”成为全省上下的共识。
  “四川在西部处于龙头地位,四川的绿色发展影响着西部的发展。”2010年10月,省政协主办的绿色发展研讨会提出这样的认识。遂宁市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绿色经济指数居全国300个城市第16位、四川第1位。当月,省政协在遂宁搭起平台,邀请各方人士台上“唱戏”,分析遂宁案例,集聚全省新经验、新理念,探索绿色发展的新路径。
  为推进生态产业献务实之策
  2007年,洪雅县奶牛规划产业时,原计划发展8万头,后来发现8万头奶牛粪便不能妥善处理,环境不能消纳。经过科学规划,把目标从8万头降为5万头。
  把绿色发展理念变为实在举措的情况,不仅发生在洪雅。我省全力推进生态农业战略,集成传统农业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协调农业快速发展与环境承载、与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不断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形成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在实施“工业强省”过程中,我省先后在化工、建材、钢铁、有色、煤炭、电力、轻工、纺织、造纸等行业进行循环经济试点,培育出五粮液集团、宜宾天原、攀钢集团、泸州西部化工城等一批优秀示范企业(园区),累计认定了1300余户(次)资源综合利用企业。
  2010年,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091万亩,全省蔬菜、水果、茶叶监测平均合格率97.5%;在高寒湿地推广退化湿地恢复综合技术模式5000公顷……
  对生态产业发展,全省政协上下十分关注。一方面深入调研,了解情况,把握走势,建睿智之言。另一方面凝聚各方力量,增进发展共识,为推进生态产业献务实之策。同时,发挥政协自身优势,行协力之举,强助推之力,为推进全省生态产业发展服务。
  政协提出实施“若尔盖湿地生态恢复、建设工程”的建议、延长退耕还林补助期限、提高补助标准、改善补助方式等建议,得到中央和省的重视和采纳。
  连续三年关注我省32条重点小流域水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工作,政协提出了加快饮水工程建设、加大江河湖库污染治理力度、集中财力发挥资金聚集效益等对策和建议,并上报省委、省政府,6名省领导先后作出批示,促进了小流域污染问题的解决。
  绿色发展惠及百姓
  6月25日,青白江区福洪乡杏花村游人如织。自2009年发展杏树生态经济以来,村民年年“赏杏花、采杏果、过幸福生活”。像杏花村这样依靠生态产业取得长足发展的生态村,全省已有2002个。2010年,全省接待林业生态旅游1.4亿人次,实现直接收入210亿元。
  绿色发展只有惠及百姓,才有强大生命力。为此,省政协在2008年5月就进行了发展乡村旅游、拉动城乡消费的调研,提出了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加强引导、整合资源,突破难点、促进发展,开发产品、塑造品牌等六条意见和建议。2010年9月,省政协就我省退耕还林及生态建设开展视察,提出了继续延长退耕还林期限,建立生态补偿政策机制,着力解决退耕农户长远生计等意见建议,为各级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了有效帮助。
  目前,全省17个县(市、区)达到了省级生态县标准,实施生态环境建设项目697个,总投资404亿元;创建命名了327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920个省级以上生态村、608个生态小区;退耕还林面积达133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4.8%,自然保护区166个,总面积892万公顷,占全省国土面积的18.4%,全省80%的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