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治理九曲河为契机,资阳形成“一城三区”100平方公里城市雏形—— 因九曲河综合治理工程,让曾经很“乡村”的资阳老城开始蝶变。 沿线改造37个城中村、67个棚户区,2100余户居民、60多户企业和谐安置。仅仅两年,资阳老城区告别脏乱差,再现“水在城中走、城在水中游”的亲水景观,城市框架拉大,“一城三区”100平方公里城市雏形已具。 东拓 南延 西进 北连 “一城三区”拉大100平方公里城市框架 资阳城市依九曲河而建。多年来,由于河流季节性缺水,特别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人口急剧增加,九曲河水逐渐变黑变脏。 “救救九曲河!”2009年,刚到资阳任职不久的市委书记李佳邮箱中,接到不少市民的邮件。 经过调研,仅对城区12.5公里河段进行治理就需资金逾10亿元。“有人提议,不如用这笔钱,再建一座新城。”资阳九曲河综合治理办公室主任钟映海介绍。 “这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资阳最大一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共识在充分讨论后形成。 很快,一条短信发到钟映海的手机上,内容只有六个字,“正视、面对、拿下”。短信是市委书记发给他的。 治理九曲河的决策,与资阳市委此前谋划的资阳 “一城三区”大城市框架一脉相承——通过对河流沿线城中村、棚户区、企业的搬迁改造,带动整个35平方公里老城区提档升级;企业通过“退二进三”,集体搬迁到城南工业集中发展区,整体带动起步区为25平方公里的城南新区发展;通过雁江区行政中心搬迁,带动30平方公里以发展商住为主的沱东新区。 此后两年,随着九曲河治理工程的坚定推进,蓝图一步步变成现实。资阳城区完成东拓、南延、西进、北连,初步形成“一城三区”10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框架。 一带 四区 九点 形成贯穿资阳的绿色廊道 治理从何着手?前前后后,九曲河畔不乏大师的身影。 四川省建设厅、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上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国内知名城市规划院所几十名专家深入九曲河沿线,进行勘察调研。 2009年7月20日,九曲河综合整治规划方案竞选会召开。来自中国建筑西南设计院的国家级建筑大师黎佗芬等10名国内知名城市规划专家和9名市领导应邀担任评委,一份关于九曲河“一带、四区、九点”布局的方案脱颖而出。 钟映海介绍,根据方案,12.5公里河段划分为“时代资阳、人文资阳、宜居资阳、生态资阳”四个主要片区,共同构成一条 “生态HOPSCA”带,意即有生态特色的城市综合体。 “九个主题公园和其他设施点缀在各片区之间,整体形成一条贯穿资阳的美丽河流,形成展示资阳生活方式的重要绿色廊道”。 如何解决九曲河季节性缺水问题?钟映海介绍,目前资阳在沱江上游实施的大坝加高工程,将采取自流方式开引水隧洞,给干涸期的九曲河补水;重新架设22公里截污干管管网,实现雨污分流,确保生活废水不进入河道。 BT模式筹款 解决地方政府建设资金缺口 “如果不采取这种独特的合作方式,九曲河治理工作不可能3年时间完成。”独特合作方式,是指将九曲河治理所涉项目全部打捆,再采取BT模式,承包给华西集团。 “采取BT模式最大的好处,是解决了地方政府的资金缺口。”钟映海介绍,所有项目由华西集团垫资,然后政府回购。 华西集团如此放心垫资,缘于资阳与华西集团的约定。按照约定,九曲河景观带内商业开发收益、争取到的各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配置沿九曲河经营性地块收益及其他土地收益等,全部用于保障工程建设款项。 为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工程廉洁高效,资阳抽调由市财政、审计、工程建设招标办等部门组成的询价工作小组,采取网络询价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材料设备定价合理,质量可靠;加强现场签证,严格工程计量计价,全程跟踪审计工程涉及的招投标、勘察、设计、采购及财务收支等,力求项目建设阳光、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