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是有效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现实选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要求,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努力在我省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工业化城镇化互动发展是现代化的内在规律和客观要求。工业生产的集中性和规模化,引发生产要素不断向城镇集聚;城镇化的聚集效应又为工业化提供发展依托,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超过30%,工业化城镇化就进入 “双加速”时期。这个时期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期,不同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往往会带来截然不同的发展后果。从国内外发展实践看,如果工业化超前于城镇化,由于缺乏相应的城市配套设施,就会出现交通拥挤、资源短缺、环境污染、房价暴涨等问题。反之,如果工业化滞后于城镇化,由于缺乏相应的产业支撑,就会出现城市“空心化”以及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问题。目前,我省就处于这样一个极为关键的发展时期,而我省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现状,更须引起全省上下的高度重视。因此,只有选择走“两化”互动发展的道路,才能避免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不同步、不协调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才能有效解决我省“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服务业比重徘徊不前、资源环境压力加大”等深层次问题,顺利实现现代化的目标。 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一致的。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正推动产业发展重大转型,产业选择和市场开拓面临新的机遇。我省要充分利用科技进步和新的机遇,高起点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跨越赶超。我们要在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创新驱动的工业化路子,在加快建设“两型社会”的情况下走出一条绿色低碳的工业化路子,在市场重新“洗牌”、新兴产业同时起步的情况下走出一条高端切入的工业化路子,在生产国际化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开放合作的工业化路子,在用好有利条件、发挥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走出一条加速推进的工业化路子。通过一系列努力,走出一条顺应时代要求、具有四川特点的又好又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与此同时,必须加大力度推进新型城镇化。要以新型工业化为动力,推动区域人口、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全面协调发展的城镇化,着力解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问题。总之,我们必须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不断提升非农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升非农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的比重,努力形成“两化”良性互动、相互支撑的发展格局。 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核心在工业化,依托在城镇化,关键在协调联动。我们要在“两化”互动发展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开创我省现代化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