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四川会展经验受省外媒体盛赞
时间:2011-11-08 来源:四川日报 作者:许静 刘川 曾小清

  近日,多地媒体相继刊发文章,推崇四川会展业经验做法。不靠海不沿边的四川会展业如何能引来众多媒体聚焦?
  “大开放的四川”令人赞叹
  10月30日,一篇名为《高端平台不见云南企业 云南发展之路在何方?》的文章受到广泛关注,被网易新闻中心、云南网、昆明信息港、人民网云南频道、21CN.COM等多家媒体转载。
  记者电话连线了文章的作者、《云南信息报》东盟南亚部记者李冬,他表示,“参加两届西博会后,我明显感受到成都进军国际、引领西部的实力。”李冬在文章中写道:“今年8月,成都企业就曾前往印度举办交流、推介活动……尽管与云南相比,四川不占地缘优势,但四川的努力弥补了不足,甚至在某些方面走在了云南的前面。”
  李冬表示,成都市民对信息的渴求与开放的姿态让他惊叹,正是这种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的开放姿态,使得四川这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也能把会展产业办得风生水起。
  他的惊叹不无理由:2010年,成都市展览面积达到190万平方米,与深圳齐平;同年,成都市会议厅面积达到345万平方米,举办了超过1.5万场会议;成都市会展业产值连续三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会展业,已跻身全国一流水平。
  “会展之都”值得探究
  11月3日,另一篇名为《探究成都会展振兴之路》的稿件,被青岛新闻网、中国在线、华龙网、网易、中国展会网等多家网站转载。文章总结出成都会展业4条成功经验:一是确立“三步走”战略,“会展之都”建设渐次推进、稳步实施;二是会展规模和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带动、产业驱动效益成倍扩大;三是行业影响领军西部,会展城市的知名度在强势推介下迅速攀升;四是产业软硬环境西部一流,产业链及配套设施趋于完善,堪为国内二线会展城市的标杆之一。
  文章作者毕德志是山东青岛市会展办研究员。为何会“探究”千里之外的成都会展业?毕德志给出了这样一个答案:“以成都为代表的四川会展业堪称国内二线会展城市的标杆,值得探究。”他认为,成都与青岛均位列国内二线会展城市前列,但分属于国家西部和环黄渤海两大会展产业带,彼此之间产业发展相似点多、互补性强,希望借四川之“石”攻青岛之“玉”。
  近年来,在“大开放的四川”思路引领下,我省会展产业进行了诸多探索:2010年,成都市博览局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副省级城市成立的博览局,为会展产业发展提供了机构和组织保障;四川博览事务局联合四川大学设立“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首批学生已经入学;成都市还形成由市博览局牵头,涵盖30多个职能部门的“一站式”展会服务运行机制,实现了办展“零障碍”。
  500亿元会展蓝图五年内“展”现
  “四川会展业的发展还在于抓住了西博会这一龙头。西博会促进了西部大开发,西博会取得的成果也是西部大开发成就和四川经济发展的现实反映。”四川博览事务局局长慕新海表示,未来西博会将更加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
  成都市博览局局长陈琳则表示,通过会展平台展示成都的投资环境,激发市场潜力,吸引一批重大高端产业化项目落户成都,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这才是会展业的意义所在。
  记者了解到,今年四川的会展场次将突破400场,其中国字号、国际品牌展会近百场;与产业互动发展,高科技主题展在绵阳规模初显;继成都之后,资阳也在筹备省内第二个市级博览局……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我省将绘出更大的会展蓝图:到2015年,将培育壮大10-15个品牌展会,实现会展业直接收入72亿元,力争拉动经济社会效益突破500亿元。
  在谈到未来四川会展产业发展时,上海交通大学会展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过聚荣建议,政府应该更多地让市场发挥 “无形之手”的作用,充分培育市场和企业主体。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副主任魏后凯则表示,会展业可以作为投资促进或贸易平台,助推成渝经济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