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农民工代表应从哪里产生
时间:2012-03-10 来源:四川日报

  代表热议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拟增加农民工代表数量一事——
  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农民工”代表应该从农民群体还是工人群体里产生?增加农民工代表人数,如何落到实处?3月9日的小组审议上,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代表们就《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中农民工代表选举问题展开讨论。不少代表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农民工”这个称谓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熊润频 李旭
  “农民工”的概念很难界定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和选举问题的决定(草案)》规定:“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基层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代表的比例要比上届有所上升,农民工代表人数要比上届有较大幅度增加。”
  “进城务工人员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这个提法有待商榷。”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童若春认为,首先,“农民工”这个称谓人为地把进城务工人员和其他劳动者区分开来;其次,到底什么是农民工,一直也没个明确概念。
  省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梁熙扬说,“农民工”本来就是一个历史概念,但一直没有很明确的界定。
  德阳市政协副主席、农工党德阳市委主委谢天佑代表也认为,“农民工”的提法不准确。一方面,目前不少城市有大量身为城镇户口的临时工、劳务工,跟“农民工”的工作性质相同,只强调“农民工”,是否忽视了这个劳动群体?另一方面,“农民工”的界定,一般的理解是户籍在农村、进程打工的群体。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户籍限制的放宽,一些 “农民工”也通过种种渠道获得了城市户籍,这部分人的身份如何界定,也是一个问题。
  还有一些代表认为,工人就是工人,农民就是农民,农民工的称谓完全是户籍制度改革跟不上的产物。
  “不摘下‘农民工’这顶‘帽子’,永远不可能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王铭晖代表观点鲜明。
  代表们呼吁,“农民工”这个称谓到了该取消的时候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选举中,用其他更加积极而富有时代意义的代称,也许是更好的选择。
  怎样进行农民工人数统计?
  除了“农民工”这个称谓的存留问题之外,不少代表认为,增加农民工代表的人数这一条也需要采取有力的措施保证其落到实处。
  “‘农民工’流动性大,工作不固定,今年在这个城市,明年可能又到了其他地方,或者干脆不打工回家了的。如果被选为人大代表了,一流动,就涉及代表资格的终止,怎么具体操作,怎么保证这个群体的代表性,是很大的问题。”谢天佑代表不乏忧虑。
  我国的“农民工”有2亿多人,是个很大的群体。如何保证他们在选举中的权利?怎么来进行农民工的人数统计?是从户籍地统计还是在务工所在地登记?进城务工人员中不少人居无定所,选举代表时如何通知他们,不能回来时,委托给谁?代表们的讨论不断深入。
  对此,代表们建议,可以将“农民工代表”名额,分散到农民和一线工人中,在农民或者一线工人中,适当增加符合条件的代表名额。比如在一线工人的名额中,通过正式用工人员、非正式用工人员(计划外用工人员、临时聘用人员)的比例分配,来解决这个问题。
(本报北京3月9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