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审理涉足球系列案件、依法审理查办贪腐案件……去年,司法机关用实际行动筑牢公平正义的底线。11日下午,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分别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做工作报告,提请大会审议。 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认为,两高报告直面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吁求,反映出司法机关以惩治犯罪、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为己任,在维护公平正义道路上所做出的艰苦努力。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 2011年,最高人民法院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去年,最高人民法院受理案件11867件,同比下降1.8%;审结10515件,审限内结案率为95%。地方各级法院受理案件1220.4万件,同比上升4.4%,审、执结1147.9万件,审限内结案率为99%,结案标的额1.7万亿元。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 围绕“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进一步完善落实服务大局的措施,立足检察职能,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提供司法保障。 打击“瘦肉精、地沟油”维护百姓餐桌安全 【新闻背景】 食品安全是近年来百姓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针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频发势头,去年司法机关积极查办、严厉惩治“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犯罪嫌疑人纷纷受审,维护了群众切身利益。 【报告摘编】 高法报告:加大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审结涉及“瘦肉精”“地沟油”等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案件278件,判处罪犯320人。 高检报告:立案侦查“瘦肉精”“假牛肉”等食品安全事件中涉嫌渎职犯罪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02人。 【代表委员点评】 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中央常委陈万志:去年,司法机关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力度很大、打击覆盖面广,基本遏制了食品安全犯罪蔓延的态势。这些年食品安全犯罪很多是累犯,财产刑罚得到加强,最高可以罚到倾家荡产,但是具体怎么罚,相关部门还应尽快出台司法解释。在加强重典治乱的同时,还要加强综合治理,建立预防食品安全犯罪体系,改善食品企业发展环境。 查办贪腐深挖“蛀虫”彰显反腐决心 【新闻背景】 去年涉足球系列刑事案件相继开庭,足球领域反腐败取得重要进展。此外,张家盟、宋晨光、许迈永、姜人杰等一批腐败分子也受到法律惩处。司法机关惩治贪腐,彰显了党和国家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 【报告摘编】 高法报告:去年审结贪污贿赂、渎职犯罪案件2.7万件,判处罪犯2.9万人。 高检报告:严肃查办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全年共立案侦查贪污贿赂大案18464件,涉嫌犯罪的县处级以上国家工作人员2524人 (含厅局级198人、省部级7人)。 【代表委员点评】 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教授刘明华:这些数字反映出我国惩处腐败工作继续保持高压态势。但如今“小官大贪”趋势明显,乡镇村社干部侵吞、骗取惠民资金现象比较突出。建议司法机关围绕促进管好用好百姓“保命钱”,坚决查办城乡养老、低保、新农合、医保等社会保障领域,退耕还林、种养补贴、医疗卫生、教育、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民生领域职务犯罪。 着力防范金融风险营造诚信有序市场环境 【新闻背景】 近年,一些地方出现了与民间借贷相关的债务不能及时清偿、债务人出逃、中小企业倒闭等情况,相关纠纷案件增加。同时,民间借贷也存在引发高利贷、中小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以及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问题,对金融秩序乃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不利影响。 【报告摘编】 高法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出台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进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意见,各级法院审结金融纠纷案件59.3万件,切实维护国家金融安全和金融秩序。 高检报告:依法批准逮捕走私、金融诈骗、非法集资、操纵股市、非法传销等严重经济犯罪嫌疑人40604人,提起公诉54891人,分别比上年增加8.2%和8.1%。 【代表委员点评】 全国人大代表、民革天津市委会副主委曹大正:非法集资严重扰乱正常的经济秩序和金融秩序,危害很大,司法机关不断加大打击力度,势头得到一定遏制。司法机关应进一步增强工作合力,加大打击力度,保持高压态势,形成强大法律威慑力。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对非法集资的辨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解决“同案不同判”加快量刑规范化改革 【新闻背景】 近年,法院在审理一些案件中出现“同案不同判”的情况,案情相似的案件,被告人被判处的刑期却存在较大差异。刑法中量刑情节的适用只有原则性规定,没有统一的量化标准和尺度,给法官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带来困难,容易出现量刑失衡。 【报告摘编】 高法报告:全面推进量刑规范化改革,规范量刑程序,完善量刑方法,促进量刑公正。 高检报告:推进量刑建议改革,重点监督纠正适用法律错误、量刑畸轻畸重等问题。 【代表委员点评】 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侯欣一教授:总体看,司法机关在维护公平公正方面有很大进步,出台很多办法和措施,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但仍然存在群众反映强烈的 “同案不同判”等司法不公现象。有的案件从表面看相似,但案情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差别。当然,对于案情类似的案件,应该尽量做到相似的判决。 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教授周光权: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量刑的自由裁量权比较大,容易出现量刑畸轻畸重、量刑不平衡的问题,有必要对人民法院刑事审判量刑活动实施事前监督。 报告数字解读 1631名在逃职务犯罪嫌犯落网 贪官的外逃和引渡,近年一直是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高检报告指出,加强反腐败国际司法合作,完善境内外追赃追逃机制,会同有关部门追缴赃款赃物计77.9亿元,抓获在逃职务犯罪嫌疑人1631人。最高检资料显示,2011年积极开展境内外追逃追赃工作,抓获境内外职务犯罪嫌疑人同比上升27%。 6.6万件知识产权案审结 知识产权审判对于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科技进步具有重要作用。面对快速增长的知识产权案件,最高人民法院去年出台加强文化创造者权益保护和科技成果保护等30项措施,指导各级法院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高院报告指出,去年各级法院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案件6.6万件,同比上升37.7%。 24项具体措施破解“执行难” “执行难”现象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为解决这一“老大难”问题,最高院强化对执行权的监督。同时,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反规避执行活动,推行财产申报调查、防止恶意诉讼、限制高消费等24项具体措施,进一步破解执行难题。高院报告指出,各级法院注重督促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同时加强执行工作,去年共受理执行案件255.7万件,执结239.4万件,执行标的到位率为76.3%,同比上升2.4个百分点。 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11872人 近年来,一些监狱、看守所等监管场所被监管人非正常死亡、脱逃等监管事件,以及违法办理减刑、假释、保外就医问题时有发生受到广泛关注。高检报告指出,去年检察机关开展保外就医专项检察,纠正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不当1187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