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新能源汽车怎样才能“上路”?
时间:2012-03-13 来源:四川日报

  代表建议:加大电池技术攻关,完善充电桩建设等配套设施
  连线
  □川报集团特派记者 李秋怡
  发展新能源汽车已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但新能源汽车面临的种种尴尬也引起代表们的热烈讨论。怎样避免成都28路纯电动公交车的“烦恼”,代表们有话说。
  前不久获批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写到:建设重庆两江新区、成都、柳州新能源汽车基地和西安比亚迪汽车产业园。
  面对成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时代机遇,四川省经信委主任王海林代表列举了我们固有的种种优势:这个产业,全世界差不多同时起步,四川和其他地方差距不大。锂是新能源电池的重要原料,世界上锂资源稀缺,而中国的锂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江西、青海,四川丰富的锂资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条件。此外,四川在双流、新津、乐山布局了大量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贯穿于产业链各个方面。在龙泉经开区,川汽已经造出了新能源大客车。
  四川启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麒代表很了解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担忧,“从销售量来看,新能源汽车占非常小的比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除了电池技术瓶颈外,配套政策、配套设施也需要完善。
  她认为,由于电池价格居高不下,国家对购买新能源汽车出台了补贴政策,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但充电桩建设、报废电池回收等配套设施也有待完善。
  王麒说,新能源汽车难以大范围推广的原因之一,是充电桩规划建设没跟上,由于担心充电不便,使得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快速充电与电池续航时间也是车主关心的因素。“我们一般加油只需要几分钟时间,如果充电时间过久,车主会丧失等待的耐心。普通轿车加一次油一般能跑300公里以上,充一次电如果行驶里程远远低于这个数,也会影响车主出行。”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