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行长周小川就货币政策、存款利率、民间借贷等热点问题答中外记者问—— 3月12日,梅地亚中心再次热闹起来。去年被国际金融领域权威杂志《欧洲货币》评选为最佳央行行长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做客货币政策专题记者会,有记者说,“很多人呼吁提名您来做世行行长”,周小川笑言,“世行行长一直都是美国人,所以我认为不用操心这件事。” 上午10点,记者会开始。周小川的一字一句,甚至一举一动,都被记者们认为可能释放出关于今年中国经济的重要信息,不容错过。 当前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在于全球经济的复苏进程 从“适度宽松”到“稳健”,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向多大程度上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 周小川认为,现实与教科书上的内容区别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货币政策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甚至主要取决于国际经济形势。中国近几年货币政策的变化就与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以及复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密切相连。 当前稳健货币政策最大的不确定性,周小川认为,在于经济复苏的进程,每个人都希望能预测到它的走势,但是恐怕不见得谁能有很大的把握。周小川也提醒不要忽略中国自身内部经济的一些因素和矛盾。 存准率下调释放出的资金并非仅流向股市和地产 2月24日,央行今年首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媒体关心的问题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此次下调释放出的约4000亿元人民币,会否流向股市、楼市?二是今年继续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有多大? 周小川称,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并不表明货币政策是松或是紧。存款准备金率如果下调释放出资金,没有一个典型的方向,它是广泛地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方向。因此不存在提振股市信心和主要流向房地产行业的问题。 “从理论上讲,存款准备金率的空间可以非常大,现在是20%出头,但我们也有过比较低的时候,九十年代末期,存款准备金率只有6%。从国际上看,其他一些国家的存款准备金率还有过更低的水平,因此空间很大。但不能认为因为有空间,就可以随意上调、下调。”周小川认为,动用存款准备金工具的必要性要看具体的流动性状况,要考虑各种约束,包括进行利弊分析,其中特别需要观察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民间借贷不能演变成募集公共存款 民间借贷的问题在记者会上两次被提及。 周小川称,央行很多年以前就有一个讨论和建议,是否应该参照某些国际经验搞一个放贷人条例,主要针对民间借贷。但如果不是正规金融机构,不在现有监管部门监管职责之内,行为规范化还存在问题。 周小川强调,民间借贷不能演变成募集公共存款,高利贷也是不受保护的。 银行“暴利”的说法过分了存款利率总体来讲为正 有记者提出银行暴利的问题。 “用‘暴利’这个词恐怕有些过分了。”周小川称,相对于其他行业,去年银行业的利润状况确实不错。但应该注意银行利润的周期性,亚洲金融风暴期间以及危机恢复期间,银行是全面亏损,而且亏损留下的窟窿,之后好多年都没有完全补上。 与银行暴利相反,居民储蓄却是负利率。有记者援引一组数据——前两年全国居民人均财富蒸发了500多元,提出疑问。 周小川称,存款利率和CPI相比,有个期限问题,因为有一年期的、三年期的,还有五年期的存款,所以要具体有所指。如果观察十年或者二十年,存款利率总体来讲还是正的。 一年期存款利率可否上涨得更快一些呢?周小川认为,在一些发达国家实行非常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情况下,全球流动性非常充裕,如果我国的利率上调太快的话,会导致大量的资本流入。经过克服通胀的努力,也参考国际形势的变化,负利率迟早会消失,会转变为正的实际利率,负利率这是个阶段性的现象。 (本报北京3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