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出台 □到2015年,在重点监视防御区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速报地震烈度 □力争实现对某些类型地震有减灾实效的中短临预报及震后趋势判断 本报讯(记者 刘淼淼)近日,省地震局、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四川省“十二五”防震减灾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15年,基本实现防震减灾社会管理向更深层次发展,防震减灾公共服务领域更加拓展,防震减灾基础能力向更高水平迈进。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我省将实现防震减灾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各级地方政府防震减灾工作责任制逐步落实;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明显增强,初步形成地震安全示范社区、示范学校、农居地震安全示范点和科普教育基地、科普作品、科普活动协调发展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体系。 《规划》要求,到2015年,地震台网监测震级下限能力达到重点监视防御区1.5级,其他地区2.0级,并进一步减少地震监测震中、震源深度和发震时间误差;省内4级以上地震速报的时间小于10分钟。在全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初步建成地震烈度速报网,20分钟内完成地震烈度速报;地震预测探索力争做到长期预测更加科学、中期预测准确率不断提高、短临预测有所突破, 力争实现对某些类型地震有减灾实效的中短临预报及震后趋势判断。 目前,我省已初步建成省抗震救灾指挥系统,建立了县级以上应急预案体系,实现了接到地震速报信息后30分钟内启动应急指挥系统,2小时内启动应急行动、开始上报灾情信息,1-2天内初步判定灾情,提出处置意见,3-10天内提出灾情初步评估结果的应急处置目标。《规划》要求,到2015年要实现地震应急预案启动后,15-20分钟内启动省抗震救灾指挥部指挥系统地震应急响应级别,1小时内启动应急行动、上报初步灾情、发布震情灾情信息。震后4-6个小时内判定灾区范围和受灾程度,快速制定行动方案。3-5天内提出灾情范围图和灾情初步评估结果。 《规划》还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实施四川地震安全工程等防震减灾重点建设项目,主要包括防震减灾中心建设、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地震预报实验场、市县防震减灾工程建设、地震紧急救援处置平台建设、地震活动构造探查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