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状态良好,具备执行飞行任务条件 据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4日电(记者 巩琳萌 赵薇)执行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各大系统14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联合演练,最后一次验证了各大系统的工作状态。 联合演练从进入发射前3小时程序开始,航天员、发射场、载人飞船、运载火箭以及测控通信等系统全部参加,按照实际发射程序从综合信息检查、火箭点火、助推器分离直到最后的船箭分离,指挥员口令准确,技术人员操作熟练,演练达到了预期目的。 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说,各系统将进一步做好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冻结状态,准备执行发射任务。航天员6月9日进场以来,参加了发射场的各种协调和演练,从目前看,航天员的状态良好,对所有程序都已经熟悉,具备执行飞行任务的条件。 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已于6月初降轨至对接轨道。根据计划,神舟九号飞船将于6月中旬择机发射。 链接 新一代天气预报系统服务神九 据新华社北京6月14日电(黎云 吁志刚)记者14日从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了解到,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将服务于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和回收任务。这也是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首次服务于载人航天工程。 新一代数值天气预报系统是目前国内技术最先进、分辨率最高、预报时效最长的数值天气预报系统,预报时效由原来的5天提前到8天,保障精细化和准确度也显著提升。神舟九号任务气象保障专家组组长、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总工程师王业桂认为,新系统将在火箭燃料加注、飞船发射和返回、载人交会对接等关键节点发挥重要作用。 背景 大国优势依旧 “新贵”大步追赶 ——世界各国载人航天战略扫描 “当我们飞离地球,从遥远的太空直视它的时候,那种感觉最为美妙。”俄罗斯航天员弗拉基米尔·德祖洛夫这样描述他的飞天感受。 载人航天,不仅直接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而且对于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今,世界上已有70多个国家直接投入航天工程。各航天大国争先恐后发展载人航天事业,人类空间探索进入多元化时代。 美国:谋求“太空领导权” 无论从哪个方面衡量,美国都是当之无愧的航天第一大国。 近年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每年的预算大概在170亿到180亿美元,超过其他国家航天投入的总和。其研究所覆盖的领域也最为全面,涉及载人航天飞行、无人航天器的远空探索、各种应用卫星和运载火箭、地球科学研究、天文学研究等。 即便如此,美国人仍认为自己的太空优势正在“丧失”。 为了继续巩固美国的航天优势,2012年,除了常规发射活动外,备受关注的“好奇”号火星车8月将登陆火星。同时,英国媒体披露,一群美国宇航员正在接受训练,为登陆小行星做准备。 俄罗斯:新“太空之门”计划启动 2011年,对于俄罗斯航天人来说是五味杂陈的一年。 这一年,俄罗斯用35枚运载火箭将60个航天器发射升空,发射次数占全球40%以上。但也经历了创纪录的5次失败,其中包括“进步”货运飞船历史上首次发射失败,以及“福布斯-土壤”火星探测器项目的失败。 为了找回昔日自信,今年3月,俄联邦航天署制订了《2030年前航天活动发展战略》草案,将“确保世界三大航天大国之一的地位”作为战略目标,提出了登月、建立火星研究站等一系列雄心勃勃的计划。此外,4月,普京宣布俄罗斯将斥资10亿美元在远东地区建造新的航天发射基地。 日本:加快追赶航天强国步伐 2011年11月22日,包括日本宇航员古川聪在内的3名国际空间站宇航员,在太空度过167个昼夜后成功返回地面。日本媒体大发感慨,认为日本技术已经成熟,应独立开展载人航天事业。 今年5月18日,日本H2A型火箭搭载韩国的“阿里郎三号”卫星,在日本种子岛航天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日本接到的首个外国订单。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表示,下一步他们还将着手研制新一代主力火箭,使其具有运载大型卫星和载人太空船的能力,力争2018年至2022年度实施发射。 印度:投巨资加速火星探测 2010年,印度曾成功完成“一箭五星”发射任务,向外界展示了其雄厚的航天实力。 今年,在印度政府公布的新财年预算中,航空航天经费大幅增长,达到创纪录的9亿美元。其中,火星探测计划预算为2500万美元。印度政府初步计划于2013年 11月向火星发射环绕飞行器。 新华社记者巩琳萌 李惠子(据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4日电) 进程 中国神箭追求“十全十美” “从神舟一号到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长征二F火箭已经成功发射9发,一次比一次精度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运载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14日说,用于发射神舟九号飞船的长二F遥九火箭正在向“十全十美”的目标冲刺。 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神舟九号发射使用的长二F遥九火箭,与去年神八发射中使用的火箭属同一批次,技术状态相同。”荆木春说。 另据有关专家透露,这一批次一共生产了5枚,是批量生产数量最多的一次。 荆木春说,去年火箭改动较大,提高了可靠性、入轨精度和运载能力。神舟八号成功发射后,对这一发火箭进行了总装和全系统的测试工作,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包括发动机在内的30多项技术细节进行了改动,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可靠性。 “在其它火箭的飞行中,我们发现发动机一些防热部位在飞行过程中温度比较高,于是对材料进行了更改,并改进了部分部件的结构形式。”荆木春说,地面试验显示,改完后的产品可靠性明显提高。 新制导方式世界领先 “要实施交会对接,精确入轨是关键。”运载火箭系统顾问黄春平透露,这次火箭还将使用迭代制导方式。 迭代制导,是一种自适应制导技术,在火箭沿着轨道飞向预定目标的时候,通过实时迭代计算的方式不断修正轨道、逼近目标,从而确保实现更高的轨道精度。黄春平将这种制导方式形象地比喻为——走一步“算”一步。 “天宫与神八交会对接任务之前,我们使用的是摄动制导,即规定好具体路径,引导火箭到达指定目的地。”运载火箭系统副总设计师张智说,“相比而言,迭代制导则只限定目的地,不限定具体路径,是一种处于世界先进水平的制导方式。” 高密度发射推动系统成熟 从1970年托举东方红一号卫星升空至今,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飞行160多次。 “火箭发射次数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高。10年前,可能一年我们的发射任务量只有三四发,从前几年开始,我们进入了高密度发射期,而且已经常态化。”黄春平说。 在他看来,高密度发射是一件“好事”。首先,产品批量生产,元器件匹配性好,差异度小,质量更有保证。其次,过去两三年发射一次,再发射时各系统可能都换人了,而现在发射时都还是原班人马,技术熟练、配合默契。 此外,高密度、高频率的发射也让参与人员的心态更加成熟。 在发射场区,记者看到运载火箭系统的工作人员,胸前工作证的挂绳上印着“十全十美、神箭神奇”的口号。 “最近技术区的几次总检查和全区综合演练都显示,长征二F遥九火箭状态良好。”荆木春说,“我们已经做好了准备。” 新华社记者 巩琳萌 白瑞雪 赵薇 (据新华社甘肃酒泉6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