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闹春,不仅专业团队活跃,更有争相上台的群众—— 2月24日,正值元宵节,眉山市东坡区金城广场上万人聚集,观看由东坡区心连心艺术团表演的“闹元宵”文艺演出。“从正月初一到十五,我们已为眉山市城乡群众奉上了10多台大型文艺演出。”艺术团团长卫能翔告诉记者。 蛇年春节,我省文化大舞台上,神采飞扬的不只是专业团队,在不少地区,老百姓都有“文艺范儿”,从台下看变成上台演。 演给百姓看:“文化红包”送基层 “节目原计划是为市区的团拜会、团拜宴准备的。但今年眉山取消团拜会,政府便委托我们把准备好的节目作为‘文化红包’送到基层。”卫能翔说。 原本排练好的文艺节目,全部通过与社区合演、与艺术团联合等方式,送到社区工地、农村群众的家门口,让百姓度过一个热闹又节俭的春节。团拜会节约下来的预算则用于文化“大餐”:正月初一、初二,眉山市文化馆、图书馆分别开展了迎春游园活动、迎春灯谜竞猜和“最美瞬间”摄影作品展,不少艺术团队则开展文化惠民走基层等文艺活动。 这样的“文化红包”,眉山市春节期间共组织派发了60多次。 南充百姓收到的“文化红包”也很多:从正月初一开始,由南充演艺(集团)川剧分公司承办的迎新春川剧(川北灯戏)专场演出周,陪着南充市民过年7天乐。 遂宁川剧团将舞台搬到了敬老院。在船山区天宫路优扶福利院,青年演员们带去的《变脸》、《人间好》等川剧节目陪伴老人们度过了一个愉快的春节。 百姓自己演:舞台上下乐融融 活跃在舞台上的,不仅是专业演员。在宜宾市筠连县,春节期间有近千名群众从台下走到台上,从观众变成主角。 “正月初一开始,每天都有群众性文化活动,正月初五的川剧座唱尤其火爆。”筠连县文化馆馆长刘松涛乐呵呵地告诉记者,正月初五当天,40多名川剧爱好者撑起了整场演出。除《贵妃醉酒》、《放裴》等经典川剧折子戏选段,还有川剧《变脸》、《槐花几时开》等现代川剧选段和绝活。“现场有不少爱好者主动要求上台表演,一场座唱整整唱了一整天。”刘松涛说。 在筠连县,由各社区轮流承办的“玉壶之春”社区文化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6年,成为该县春节期间的标志性文化活动。今年,“玉壶之春”将重心放在激发群众参与上。从正月初一开始,趣联求偶、灯谜竞猜、秧歌表演、川剧座唱等系列活动,全由群众自行组织开展。正月十五的“闹元宵”舞狮比赛,也由全县各乡镇、村社共同参与。 初一到初七,乐山市嘉定坊的舞台都被非专业演员“垄断”。在2013年乐山市“迎新春,乐游嘉定坊”文化活动周现场,上台表演的都是本土民间艺术团体,其中既有60多岁的老人,也有10多岁的娃娃。当地今年的文化活动周,全部交由乐山的民间艺术团担纲。他们中,既有退休职工,也有在校学生,还有社区居民。“虽然比不上专业团队,但大家演得开心,看得开心就成。”太阳伞艺术团团长张亚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