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底部”突围天地阔——解剖县域经济发展之仁寿样本
时间:2013-04-19 来源:四川日报

□肖显军 本报记者 李旭
    天气趋热,记者驱车来到眉山市仁寿县采访,却感受到另一番“热度”。
    4月9日下午3点,国际知名设计机构加拿大毕路德建筑顾问公司专家走进县城所在地文林镇,应邀绘制生态街区蓝图;与此同时,同济大学校园内,46名乡镇和部门负责人端坐课堂,认真学习规划、建设等专业知识;眉山建区设市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云端核电3000亩工地加快施工……新鲜事不断,与印象中农业大县、工业弱县、财政穷县相去甚远。
    是什么拨动着这种时不我待的精神气?仁寿县委书记冉登祥告诉记者:机遇前所未有,唯有主动作为,方能在县域经济“底部”突围中抢得先机。
    全省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拥有162万人口的仁寿如何作为?重新审视县情,仁寿提出实施“县城牵引、四区支撑、十极突破、全域发展”新思路,演绎“底部”跨越、争当示范的仁寿样本。“热度”背后,深意了然。4月16日,记者深入乡镇、园区,观察和探寻“四川第一人口大县”的全域发展之路。
重塑版图如何破题?
壮大区域经济:争当多点多极支撑示范县
    车过二峨山隧道,空气豁然清新。4月16日,仁寿回乡创业典型李志高又一次穿梭于成都和仁寿之间。双流、视高齐头并进的发展态势,令他心生感叹。
    上世纪80年代初赴深圳打工的他记得“一座二峨山,两边不同天”的老话。意思是说,山那边的双流早已迈入全国经济百强县,山这边的仁寿还是“遍地红苕藤”。
    而现在,仁寿机遇多多:在县城,李志高投资数亿元兴建的全县首座五星级酒店投入运营;在文林工业园区,他依托枇杷产业开办饮料企业,产值上亿元;在视高镇,他还打算利用二峨山建高档次城市综合体和农业观光产业园……
    李志高注意到,“十极”两个字正在重塑县域经济新格局,给民营企业家带来强烈的投资冲动。
    “十极”意指文宫、龙正等10个区域中心城镇。这些地方过去曾设立区公所,辐射带动力非常强。以龙正镇为例,尽管人口只有3万多,却能辐射影响周边几个乡镇的10多万人。
    去年,仁寿视高镇规划进入天府新区核心区,全县亦成为辐射区、影响区。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布局“一心四区”经济发展蓝图。“一心”,指以县城和文林工业园区为中心,规划建设50万人、50平方公里的大城市,形成县域经济核心增长极。“四区”,指在东西南北分别布局视高、汪洋、黑龙滩、富加4个带动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核心园区和核心镇。
    一年多的快速发展,印证了这一战略布局的前瞻性和驱动力。
    据视高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伟成透露,去年该园区招商引资协议资金达120亿元;引进投资80亿元的项目1个,投资5至10亿元的项目4个,实现引进世界500强企业零的突破。
    更让人惊奇的是,仁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连续三年保持50%以上增速,2012年首次进入10亿元俱乐部,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核电设备、中天丹琪等大块头项目的落户,让农业大县实现了向工业大县的华丽转身。
    扑面而来的发展热潮激动人心。4月1日,省委主要领导到仁寿调研,对其快速发展寄予厚望。“争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示范县”的强烈愿望,备受瞩目。
    如何通过“底部”突破,带动2606平方公里的腹地全域发展?在对照新要求审视旧格局后,仁寿决定延续和丰富原有的“一心四区”,并提出以文宫、龙正等10个区域中心镇为基础,实施“十极”突破。
    至此,仁寿县域经济多点多极支撑格局成型,成为丘区大县解读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典型样本。
竞争优势如何创造?
借势而不附势:铺好“底子”才能划好“格子”
    16日下午,记者走进仁寿富加镇时,几台挖掘机挥舞长臂忙个不停,5.8公里绕城大道正火热建设。“20年来头一回大兴土木,我们盼了好久!”村民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富加镇距离县城仅9公里,曾是有名的商贸重镇,近20年来发展缓慢。回应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迫切愿望,仁寿将富加列入“四区”,规划打造15万人、15平方公里的县域副中心仁东增长极。
    去年4月,国际顶级规划师走进这个小镇,交通、城市、产业、民生等重大项目同时铺开,当年首次引进投资10亿元的大型工业项目。随着交通枢纽、能源通道优势进一步彰显,富加将辐射带动32个乡镇发展。
    天府新区建设,张开了最大的机遇空间。
    视高经济开发区内,4条大道旁厂房林立,工人们正加紧铺设燃气管道,供排水厂、变电站、银行等配套设施均已建成投用。投资80亿元的云端核电项目3000亩用地平整完毕,数栋钢结构多功能厂房拔地而起。
    在生产深海潜水泵、海底光缆电缆的中天科技项目一期,由于订单太多,工人们加班加点。
    目前,视高园区已落户企业128家,其中高端产业项目86个。“这样的投资热潮和发展速度,与仁寿融入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密不可分。”云端核电拓展部经理何军讲。
    仁寿距成都仅60公里,过去一不通高速,二不通铁路。为抢抓天府新区建设良机,仁寿全力以赴会战交通。去年,全省首个由县级政府组织实施的二峨山隧道通车,穿越仁寿全境的成自泸赤高速建成通车,从视高或县城到成都,均只需半个多小时。
    这只是第一步。为与成都实现同城化,视高镇加快建设3条与成都无缝对接的快速通道。贯通天府新区的天府仁寿大道,规划和建设与成都均无落差。成都地铁1号线延伸段建成后,新国际会展中心到视高镇只需10分钟。
    冉登祥告诉记者,5年内,仁寿将形成由4条高速、3条成都至仁寿城市主干道、2条国省干道和1条铁路为主的“4321”交通格局。
    除“主动脉”外,“毛细血管”也加紧完善。近两年农村公路建设里程年均完成600公里以上,将全县60个乡镇和“一心四区”经济版图连为整体,使天府新区机遇同步传导至仁寿全域。
    汪洋循环经济园区党工委书记周建中深有感触。汪洋镇地处仁寿最南边,过去产品走公路到成都至少要5个小时,去年成自泸赤高速通车后,汪洋镇同步建成园区物流大道,直通高速公路出口,汪洋到成都只需1小时,每吨运输成本至少降了10元。随着连汪燕铁路立项动工,今后“汪洋造”在家门口就能上火车。随着区位条件改善,大企业、大项目纷至沓来。四川华腾百万吨焦化项目预计明年投产,年销售额有望突破50亿元。
    “发展县域经济,铺好‘底子’才能划好‘格子’。”仁寿县县长秦彪说,“加大基础设施改善力度,不仅能促进区域内各种资源充分流动,还能为从更高层面进行统筹规划和布局打好基础。”
全面小康如何发力?
不落下一个:全域发展是主线
    车行迎宾大道,一幢幢现代化高楼引人注目。当地人讲,十字路口处将建起仁寿首个商业综合体,世界500强企业欧尚超市拟在此开设大成都范围外的首家店。
    这里是仁寿一中校区所在地,如果按商住来卖,至少300万元一亩,县上却坚持用来打造城市新坐标。该县认为,在县域经济发展成为新型城镇化关键突破口的今天,构建城镇体系,夯实底部基础,必须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在冉登祥看来,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一要经营好园区,二要经营好城镇,三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在“一心四区十极”蓝图指引下,过去沿马路发展经济的仁寿,工业向园区集聚集中——
    曾经污染严重的汪洋园区大力整合小焦炭企业、耐火材料企业、水泥企业,上马焦炉煤气综合利用和瓦斯抽采、余热发电项目,园区排污量骤降至原来的3%,跻身“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
    视高经济开发区变招商为选商,瞄准世界和国内上市公司、龙头企业,布局高端产业、产业高端,7家不符合园区产业规划的企业已搬离。
    经营园区,离不开机制创新。仁寿将更多审批权限下放至园区和乡镇,大大激发了基层活力。
    经营好城镇,需依托区位优势提升城镇品质。仁寿每年向市政投入20亿元,弥补公共服务和设施配套方面的欠账,还请来国际知名设计机构规划专家,高起点推进产城相融。“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县的小康。”冉登祥说,仁寿不仅不会丢掉农业,而且要带头发展好农业,助农增收。
    4月10日,仁寿召开促进农民增收现场会,从珠嘉乡粮经复合型种植模式、文宫镇石家村一三产业联动发展、大化镇龙门生猪专业合作社、天府仁寿观光农业示范园区的蓬勃发展,和黑龙滩水资源的灌溉、供水、旅游利用中,人们看到了助农增收的巨大潜力。
    作为百万人口大县,工资性收入是仁寿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全县常年有30万人外出务工,每年寄回资金近40亿元。县人社局干部陈曦告诉记者,全县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推进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目前,仅视高镇就吸纳本地农民3125人,人均纯收入25000元。
    “成都区位、仁寿成本”吸引了10万外出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大到五星级酒店、重点龙头企业,小到花椒园、养鸡场,共创办经济实体3123个。眼下,党委政府考虑最多的是,如何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民向城市居民转变,让这些新增的产业工人、农业业主、三产从业者留得下,过得好,有奔头。
记者手记
“底部”蕴含强动力
    从“一心四区”到“十极突破”,从多点多极到全域发展,从农业大县到工业强县,从吃饭财政到发展财政,百万人口丘陵大县仁寿的 “逆袭”让记者深深感到,“底部”突围中蕴含强大发展动力。
    立足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宏大背景,解剖这一样本,至少能带给我们两点启示:在全省经济最宽泛的“底部”,通过重塑版图、抢抓机遇,可以快速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在丘陵人口大县,通过层层推进、协调发展,能够带来多点多极支撑示范效应。
    全省丘陵县有67个,百万人口大县有22个。在省政府参事、省县域经济学会会长张成明看来,仁寿“底部”突围的关键在于抓住了三点:第一,开放借势;第二,统筹聚力;第三,协调增效。这为其他地方发展县域经济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