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万众一心 科学救援 战胜灾难
时间:2013-04-21 来源:四川日报

李克强主持召开会议 部署抗震救灾工作
  新华社四川芦山4月20日电(记者 陈二厚)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日下午赶到震中灾区,仔细察看灾情后,晚上在芦山县临时搭建的帐篷里主持召开抗震救灾工作会议,研究救灾形势,部署下一步救灾工作。
  灾后的芦山,电力还没有恢复,会议只能打着手电召开。会上,四川省、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以及国家地震局、卫生计生委、民政部、发改委、交通部等分别汇报了最新灾情和各方面救灾的进展情况,李克强对各方抗震救灾所做的工作表示充分肯定,针对大家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他提出了6点要求。
  第一,当前四川省首要的工作是抗震救灾,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生命最宝贵。今晚要进村入户排查,确保无一遗漏,有一线希望也要尽最大努力。要调集精干力量对伤员进行救治,重伤人员要及时向外转移,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第二,保持运输畅通。铁道、交通等有关方面要全力以赴,建立帐篷、棉被等救援物资的绿色通道,尽快运抵灾区。灾区车辆要为搜救部队和医疗队让路,让“绿军装”“白大褂”能以最快的速度到达最需要的地方。
  第三,确保救灾物资和资金供应。根据灾区的需求,再增加2万顶帐篷,调拨800套活动板房,铁路、交通等有关方面要抓紧调运。明确受灾群众过渡安置补助标准,保障救灾和安置的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第四,防止次生灾害造成新的伤亡。大震后余震频率高,灾区危房多,很多已成为站立的“废墟”,容易发生次生灾害。要组织专家抓紧鉴定房屋受损情况,全面排查安全隐患,让群众避险。
  第五,增派专业力量科学救援。要继续增派200名高水平的专业搜救队伍,今晚就要到达灾区,尽快进入搜救现场,科学施救,提高救灾的效率和效果。
  第六,建立统一高效的抗震救灾指挥机制。这次抗震救灾动员范围广、投入力量大,必须形成统一高效的调度指挥体系。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严明纪律,科学调度和协调地方、军队、武警、中央部门等各方救援力量,形成大力协同、密切合作的机制。确保救灾既及时迅速,又科学有序。
  汪洋、杨晶参加会议。
  新华社成都4月20日电(记者 陈二厚)20日上午8时02分,四川省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今天中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习近平总书记飞赴灾区察看灾情,部署抗震救灾工作。国务院根据国家抗震救灾应急预案迅速启动抗震救灾一级响应。有关部门紧急行动,规范有序地开展救灾行动。
  中午,李克强一上飞机就召开紧急会议,听取国家地震局、卫生计生委、发改委、交通部、民政部等部门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负责人汇报,详细了解灾情、群众伤亡和救援情况,部署救灾工作。他强调,各有关部门要全力以赴投入抗震救灾,抓紧救援黄金期,把抢救生命放在第一位,科学施救,确保受灾群众有安全住所、有安全饮水,有饭吃,努力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李克强提出九点要求。
  第一,生命是第一重要的,首先是救人。72小时黄金救援期,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首先要把埋在废墟里的群众抢救出来。现在余震不断,要抓紧对所有的房屋进行排查,确保受伤群众一个不漏。
  第二,尽可能减少死亡和伤残。医疗救护人员要根据需要抓紧到位,确保抢救出来的群众得到及时救治。
  第三,确保受灾群众要有安全住所、有饭吃、有干净的水喝。要做好防疫工作,防止大灾之后有大疫。
  第四,针对当前灾区余震不断的情况,要防止余震造成新的灾害。要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同时也要防止发生滑坡等地质灾害。
  第五,要备足帐篷、治疗用品、车辆等救灾物资,抓紧修复受损的电力、通讯、道路等设施,保证救灾力量能及时、按需、准确到达指定位置。
  第六,各地的后备救援力量要24小时待命,随时准备支援灾区。
  第七,救灾现场要实行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加强中央和地方救灾力量协调配合,保证救灾科学、有效、有序、有力地进行。
  第八,要及时公布灾情、救灾信息和群众伤亡情况。为抗震救灾提供准确信息,以信心安定民心。
  第九,一边救灾,一边准备灾后重建,及时重建家园。
  李克强说,我们经历过大灾难,也有应对灾难的经验,有比较完善的应急机制。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只要我们万众一心,科学救援,就有条件、有能力最大程度降低损失,战胜灾难。
  汪洋、杨晶陪同前往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