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川 许静 7月1日,巴中市巴州区曾口镇金凤山,几十辆施工车来回穿梭,一片繁忙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巴中首个500千伏输变电站框架初成。这一有望年底投运的电力重点工程,将从根本上解决巴中电网长期以来供电“卡脖子”的问题,为革命老区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去年我们营业收入超过900亿元,今年有信心冲千亿。”国家电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说。2012年四川电网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830.7亿千瓦时,售电量、收入、利税和资产总额分别是2007年的1.85倍、1.93倍、1.28倍和2.1倍。 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要围绕“三大发展战略”,发展更多百亿企业,加快培育一批超千亿的龙头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在冲刺千亿的比赛中,省电力公司一马当先,即将“撞线”。 千亿电网基础:全国最大省级电网和特高压重要枢纽电网 “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为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大量投资者涌入城市开发区和新区,亟需电力等基础要素配套。”王抒祥表示,四川电网将围绕“三大发展战略”分层、分区、分片预测电力需求,及时滚动修编电网规划,全力满足四大城市群、五大经济区、五条万亿产业带发展的用电需求。 这需要大投入。当前,国家电网根据宏观经济形势普遍调减各省电网建设投资,但四川电网“十二五”建设投资不减反增,由1003亿元调增到1142亿元,其中500千伏及以下电网投资由610亿元调增为825亿元,成为仅有的3个调增省份之一,且增幅第一。 今年,随着内江、乡城、丹巴等地5座500千伏变电站相继投运,四川变电站和线路总长将超过山东,跃升为全国首位,成为全国最大的省级电网,实现再造一个四川电网的目标。 做大电网,还需做强电网,解决四川电网丰余枯缺矛盾的特高压发展是破题之举。目前,向家坝-上海±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锦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成功投运,溪洛渡左岸-浙江金华±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加快建设,雅安-武汉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已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待批。 全国最大省级电网和特高压交直流混联运行的重要枢纽电网在巴蜀大地崛起。 千亿电网底色:更大范围惠及藏区和城乡 今年下半年,电力系统要打两场硬仗——“川藏联网”工程和四川无电地区电力建设工程。 由于自供区划转和移民搬迁等因素影响,我省尚有13.97万户农户不通电,分布在甘孜、阿坝、凉山、巴中4市州。根据国家电网公司部署,省电力公司要在2014年底基本完成无电地区电力建设项目,实现供区内无电农户全面通电。“时间紧、任务重,施工现场大多地处偏远、布点分散,建设管理难度大。”省电力公司基建部负责人表示,按照“以大电网延伸供电为主,分散电源就地供电为辅”的原则,11.97万户拟通过投资72.5亿元的电网延伸建设实现通电,2万户拟通过光伏发电装置实现通电。 目前,“川藏联网”工程相关前期准备工作就绪,力争今年8月动工建设,明年完工。该工程将从我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巴塘两县进入西藏自治区昌都县。工程的建设不仅将满足金沙江上游、澜沧江上游和玉曲河水电开发送出需要,还将推动四川和西藏跨越发展。 看准由四川输送来的强劲电能,今年初,昌都工业园区开始建设生产,昌都欲打造“藏东地区有色金属产业基地”以及新型干法水泥等环保型建材业。 在城市,电网的民生效应日益显现。省电力公司电动汽车服务公司运营部主任李锦帆最近忙着在成都龙泉驿区再选定两个电动汽车变电站地址,该公司已在成都建设了14个充电站和700多个交流充电桩,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动车充电需求。分布式电源和智能家电等新技术实用化研究加快进行。 在农村,“包片进村”等创新举措正在逐步解决农村电器存在的低电压等问题。 冲千亿,省电力公司“光明”将惠及更大范围。 千亿电网未来:更为持续的绿色电网 四川电网未来发展同样面临压力。省电力公司统计数据显示,受经济增速放缓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等因素影响,去年我省售电量增长不到4%,今年1-5月售电量增长不到6%。 有关分析认为,目前全省全社会用电量居全国第8位,但人均年用电量只有1926千瓦时,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是江苏、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的40%,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电力增长和发展空间巨大。王抒祥说,如今四川电网追求的不再是高速度,而是更为持续和健康的增长。 四川电网同样面临地震、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侵袭,不论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后电网重建,还是正在进行的芦山地震灾区电网重建,“破蛹成蝶”的是一个更加坚强智能的电网。 电力发展方式转变,需要顶层设计和改革。从2010年开始,省电力公司提出“大电网、大枢纽、大平台”的电网发展战略,明确了建设西部电力高地的战略定位。 一年来,通过持续深化人、财、物等核心资源集约化管理,有效整合“五大”业务模式,不断完善业务支撑体系,省电力公司省、市两级机构精简率分别达到60.6%和51.2%,用工效率分别提升17.8%和20.36%;核心业务管控能力不断增强,建成95598问题解决中心和服务快速响应中心,事故处理效率平均提高40%。 一个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千亿电网已夯实基础,蓄势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