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双流:让现代化梦想生根开花
时间:2013-08-19 来源:四川日报

  当前,全省上下正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精神。作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基石,全省各县(市)区,立足实际,竞相跨越,积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夯实底部基础。行走巴蜀大地,看县域发展活力;梳理全省经济脉络,探寻夯实底部路径。今日起,本报推出《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四川“两个跨越”夯实底部·县域活力》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上半年,双流县境内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千亿元,领跑全省;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39.9亿元、增长21.9%,总量居成都市第一;百岁以上老人数量居成都区市县第一……这,是双流连续17年领跑全省县域经济交出的最新答卷,也是在省委“三大发展战略”指引下,肩负“夯实底部”历史使命的新起点。
  尽管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国小康示范县”,但双流的目标不止于此——立足小康,到2015年在中西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充分发挥好“带头带动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为我省实现全面小康作出更大贡献。
  产业领跑:
  与东部站上同一起跑线
  8月15日,双流西航港开发区伟创力成都生产基地,高温笼罩下的厂区没有传统车铣机器的轰鸣,全年24摄氏度的恒温工作间内,工人们从容地操作着一台台价值逾百万的精密仪器。这些工人95%以上都拥有大学学历。
  “苹果手机外壳就是由我们生产的模具制造的。”伟创力成都生产基地人力资源经理刘伏艳说,“开足冷气不是浪费,而是模具精度要求太高,一滴汗水都可能导致产品不合格。”去年10月,这家世界500强企业与双流县签订投资协议,短短半年后便建成投产。
  着眼全球产业竞争,引入伟创力,仅是双流产业强县的一个缩影。
  从无到强,短短三年时间,双流县工业核心产业——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在仁宝、纬创等龙头企业拉动下高速发展,并在全球异军突起。今年1-6月,实现销售收入196.9亿元、增长268.8%。
  按照“强二兴三精一”的发展思路,双流县深入实施产业倍增战略,突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着力巩固提升都市现代农业,全力推动产业规模倍增和能级跃升。“尤其是工业,如果是简单地承接产业转移,那我们永远都在追赶别人。”双流县委书记高志坚说,只有瞄准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双流才能和东部发达地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围绕“一核心三主导一体系”产业方向,即新兴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新能源、生物制药、高端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双流一步步夯实基础,领跑中西部。
  上半年,“一核心三主导”产业总产值、增加值在全县工业中的比重分别提高到59%、59.4%。
  创新驱动:
  由“双流制造”到“双流智造”
  “规划展示厅投入使用后,我们招商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了。”电子科大产业园副总苏波最近异常繁忙,经过近10个月建设,园区规划展示中心率先建成投入使用,旁边不远处几个项目建筑也已经接近施工尾声。
  2012年9月,由电子科大与双流县院地合作共同建设,这个占地460亩的产业园动工。园区由研究院、孵化园、产业基地三大部分组成,分别对应技术研发、初步市场化、产业化三个经济阶段。
  “这个小小的园区,能吸引相关上下游企业200多家入驻,每年至少产值能达到200亿元。”苏波表示。“双流土地、资源始终有限,只有通过‘产、学、研、政、金’融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实现长足的、可持续性的发展。”双流县县长周先毅介绍,今年,除了力争电子科大产业园及中物院成都创新基地一期工程建成外,力促四川大学、西南交大、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研究院及产业园加快建设。
  要素的聚集,给双流构建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先导性产业体系、发展动力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带来机遇。
  追随从“双流制造”到“双流智造”的步伐,一大批高端人才汇集双流这个“创新洼地”。
  统筹城乡:
  建设“四态”合一的新型城市形态
  今年初夏,成都人多了个郊游的选择——到双流看薰衣草。一个以薰衣草种植为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化项目“紫颐天堂”在双流太平镇初步建成。
  “您现在看到的是最有特色的普罗旺斯薰衣草,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一片种植地……”简洁干练的工作装,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坐在观光游览车的副驾驶上,讲解员蒋晓瑶如数家珍。
  蒋晓瑶是太平镇二郎村八组的村民。今年6月,“紫颐天堂”试营业,小蒋开始了她的讲解员生活。“每天下班走十多分钟就到家了!”蒋晓瑶每周可以休息两天,公司买了社保,每个月能拿到2000多元钱,她对自己的新工作很满意。
  在园区的另一角,蒋晓瑶的母亲韦素芝正在园子里护理花草,每个月也能拿到2000多元的工资。这个一期1600余亩的项目,常年需要200多名工人,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每年可为每户农民增收近万元。
  原本偏僻的太平镇也热闹起来。目前,园区已接待游客15万余人次,最多的一天太平镇涌入1万多游客。
  通过产业带动,将纯农业地区建设成为集形态、业态、生态和文态“四态”合一的新型城市形态,让农民就近就地转变成产业工人,这是双流县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城市转型升级的一大着力点,也是双流率先在中西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又一抓手。
  城镇化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2015年,双流县规划建成城区面积1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180万,城镇化率在全省率先超过70%——一个现代化的梦想已在此生根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