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举报信开启学校食堂监督、公示机制反思 本报讯(记者 王爽 刘若辰)“大米250斤,猪肉200斤,白菜400斤,紫菜10斤……”8月30日,乐山市五通桥区实验小学师生即将迎来新学期,在学校食堂公示栏上,上学期最后一天的成本和菜谱还没有擦去。学校食堂透明公示、接受学生和家长的监督已成制度。 这是乐山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管理的举措之一。2013年2月18日,乐山市教育局出台《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工作的通知》,形成“开门办食堂”理念,在原有规章制度前提下,新增六项二十条管理办法。“开门办食堂”源自一封举报信。2012年12月,署名为该校家长委员会成员的举报人写信反映学校食堂收费、管理等问题。这封信引起省领导重视,要求研究从制度和机制上解决问题的治本之策。“后经上级暗访,所举报的问题不是事实,但也促使我们进行反思,学校食堂在透明度、管理等方面确实有待提高。”五通桥区实验小学校长冯袁说,“学生午餐吃些什么,学校怎样在做,事关每个家庭,何不让学生和家长都明明白白?”米、面、油、菜的价格、用量及种类,每一天都按时发布在公示栏上。直接成本与燃料、水电、人工等支出形成的间接成本也一目了然。五通桥区教育局副局长杨宏交介绍,该校除有6名学生家长作为学生食堂午餐监督员外,还实行午餐品尝制,符合品尝者条件的家长可以更真切地了解学生午餐情况。食堂目标责任管理纳入学校目标管理体系,且占30%的份额。 在乐山市新建小学成立的膳食委员会中,家委会代表成为其成员。学校食堂不仅向膳食委员会公布定点采购、食材追溯等信息,还会就采购、清洗、烹饪、配送等环节进行定期沟通。在该校学生家长周丽看来,学校敢于接受全面、常规化的监督,对于家长的建议也虚心接受。 在公开“菜谱”的同时,五通桥区实验小学食堂还广泛搜集学生反馈信息,了解到“学生们普遍喜欢吃肉丸子、番茄肉片汤”等内容后,在午餐的营养搭配中作适当考虑。在2012年12月31日对学生的匿名问卷调查中,认为“饭菜味道可以”的学生占到96.3%。 “我们会不定期抽查,建安全、高质量的食堂。”乐山市教育局局长刘建丹表示。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堂管理,乐山已形成6大类、19条细则的制度规范。“其中一些内容作为经验值得推广。”省教育厅调查组工作人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