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12.5元的土豆丝“食堂价”3.9元
时间:2013-09-16 来源:四川日报

  让利于民的绵阳首家“社区便利食堂”能否持续?
  □本报记者 祖明远
    9月3日,刚到午餐时间,绵阳市涪城区铁牛街社区居民向重培就带着“优惠卡”下楼了。凭着这张卡,他可以在“社区食堂”以接近成本价享受一顿丰盛的午餐。“社区食堂不以赚钱为首要目的,主要是方便社区居民就餐。”7月15日,铁牛街社区联合辖区内的老灶房饭店开门迎客,这是绵阳市首家社区食堂。试行一个多月来,食堂每天就餐人数从100多人次增加到500人次以上。
    社区食堂人气涨得快,但据记者调查,由于让利幅度大,餐饮企业利润几乎没有增长。这种不以赚钱为首要目的的模式能否持续下去?
  为何而建?服务社区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
    开办社区食堂的想法,源自铁牛街社区的现实需要。
    地处主城区,3000多人的铁牛街社区退休老人较多,总数近300人,其中不少“空巢”独居在家,都面临着吃饭难的问题——自己做饭不方便,经常在外面就餐又不经济。“处境相仿的还有一些病残的低收入居民,如何让他们享受到实惠又便利的饭菜是社区工作的一个挑战。”铁牛街社区党支部书记张伟说。
    铁牛街社区几经考察,决定与辖区内有规模的中档餐饮企业合作——以减免5万元店租的方式,换得企业在菜价上的优惠。为确保“惠民”不打折扣,食堂成立之初就建立了一整套制度:食堂的服务主体是社区的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根据社区提供的名单,由企业向他们免费发放“优惠卡”,并制定相应的“食堂价格”。“调整‘食堂’价格需要和社区沟通,邀请居民代表一起商量。”张伟说。
    针对个别上了年纪、腿脚不方便的老人,食堂不定期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对于92岁的独居老人田玉华来说,做饭和上下楼都是不小的挑战。“现在一下子都解决了,身体好点就自己下楼吃饭,如果不舒服,就电话预约送餐,真的很方便。”田玉华说。
    社区食堂试行一个半月来,已向社区居民免费发放300多张优惠卡。
  怎么让利?三分之一菜品以成本价销售
    与周边几家饭店相比,老灶房饭店人气爆满——大厅40张餐桌,几乎都坐满了客人,其中三分之一是附近的社区居民。“并没有划定专门的区域,对社区居民与其他客人一视同仁,就餐环境和菜品都是一样的。”饭店工作人员介绍。
    二者唯一的差别在于“就餐费用”。翻开餐单,每道菜都有两个价格:一个是正常售价,一个是社区优惠价,二者差距一般在15%左右。实际上,三分之一的菜品是以成本价向社区居民售卖。其中主要是家常菜,以最受欢迎的土豆丝为例,正常售价为12.5元,优惠价只有3.9元。
    对着午餐,65岁的杜淑荣仔细算了算账:一份小炒肉、两份素菜,加上免费的粥、开胃菜、点心,足够她和小孙子好好吃一顿,总价不过30元,比正常售价便宜近一半。“这个价格与自己做饭的成本差不多。”最近一个月,她几乎隔天就要到食堂吃饭。“食堂价格”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为满足社区居民的用餐要求,社区食堂推出了另一种形式的优惠卡——会员制,除老年人和低收入群体外,社区居民只要支付80元,就可以成为会员,享受优惠菜价。
  能否持续?攒人气“过冬”,企业有动力
    免费向居民派发优惠卡、三分之一菜品以成本价销售,餐饮企业是否有足够的动力持续下去?社区食堂会不会“昙花一现”?对此,饭店负责人兰文龙认为问题不大。深耕社区市场,虽然在短期内出让了利润,长期看却赢得了人气,尤其在餐饮业行情欠佳的今天,人气显得尤为重要。
    自去年8月绵阳发出“文明餐桌行动”倡议以来,厉行勤俭节约之风在全市兴起。据绵阳市商务局统计,今年1-7月,餐饮业实现经营收入48.45亿元,同比增长仅为11.2%。为增加客源,餐饮企业各显身手。“我们的做法是俯身进社区。在社区食堂这块基本不赚钱,但客流量上来了,有利于企业攒人气‘过冬’。”兰文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