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华商大会首进中国西部—— □本报记者 刘莉 张彧希 9月23日上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将上演欧洲最大经济中心直通中国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处子秀”。届时,来自英伦大地的华商,将搭乘一架描绘着熊猫图案的波音777-200飞机,抵达成都参加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告别绕道北京、上海或香港的历史。 对于遍布全球的华商领袖来说,深入中国大陆腹地,寻找西部“金砖”,交通已不再是障碍。但显然,这些嗅觉敏锐的企业家更关心的是,天府之国究竟蕴含着怎样的商机。 9月24日,已走过9个国家10个城市的世界华商大会,将开启一场对于故土、对于中国西部的“新认知”——“投资中国,首选西部;投资西部,首选成都”。 选择成都,不用犹豫 离9月24日越来越近,新加坡中华总商会会长蔡其生已做好准备,他将亲自带团到成都赴会,团员人数多达100多人。在他看来,这当然不是一场熊猫故里的“观光”,而是再一次认知“革命”——那些早年间便在海外搏杀的华商们,正迫切地将视野投回中国大陆,尤其是西部蓝海。 商人们首先捕捉到令人兴奋的数据:201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排第三位,仅次于广州和深圳。在全球金融危机余威未散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数字并不容易,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中国侨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筹委会办公室主任任启亮评价:“由此可见成都的经济活力,选择这里不用犹豫。” 沿着世界华商大会来到成都的足迹,不难看出其选址取向:新加坡、香港、曼谷、温哥华、墨尔本、南京、吉隆坡、汉城、神户……首先是华商聚集之地,接下来则紧随经济热点的转移。 事实上,华商们“用脚投票”,已丈量出四川、成都的价值。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侨资企业已占到在川投资外资企业的六成以上,其中78%在成都。 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有一则更具说服力的故事:改革开放初期,正大集团率先入川投资农牧业,30年后,同一领域仍有巨大发展空间,四川正建设正大集团在中国大陆生猪规模化养殖的最大基地。他断言:“西部未来10年的发展,将是过去60年的总和。” 身处全球第四轮也是最大规模的国际产业转移浪潮中,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扩大内需战略将为成都提供强力动能;多点多极支撑的发展战略,将拓展更具战略意义的开阔地。世界华商联合会轮值主席、美中经济贸易促进会执行主席乌巴特尔日前向媒体透露,将在雅安打造养老养生社区、低空航空产业园、华商产业基地三大项目,这或将是本届大会期间达成的投资额最大的项目。 后工业化时代的成都“传奇” 不久前,矗立于成都红星路商圈核心地带的成都国际金融中心,亮出了壮观的外立面。崭新的成都IFS,酷似香港的海港城,并不奇怪,两座建筑出自同一开发商——来自香港的九龙仓集团。 在九龙仓看来,不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没有阻止成都这个西南中心城市商业的高速扩张势头。2012年成都奢侈品消费额仅次于北京、上海,位居全国第三,支撑辉腾、迪奥、雅诗兰黛、浪琴等品牌在成都做到了全国甚至全球销量第一。 亚洲首富李嘉诚、泰国首富谢国民、马来西亚首富郭鹤年、新加坡首富郭令明、印尼首富黄奕聪、菲律宾首富施至诚……都在成都长长的投资者名单上。从太平洋百货、好又多量贩,到顶峰集团、仁恒置地、力宝集团,华商入川的脚步不断加快、规模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 华商的信心,来自对成都的产业基础和城市综合配套能力的认可。今年,成都将力争全市服务业重大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以上。如同百米冲刺,动能从何而来?第三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总是伴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向前追溯,不难发掘出全球产业西移浪潮中的成都“传奇”。 尊重和把握工业化进程的规律,成都将119个工业园区整合为21个集中发展区,并依据“一区一主业”原则,实施集群发展、错位竞争;在这21个园区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又按照“三圈一体”战略指导,走向“大工业”、“大园区”,奠定了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根基。 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技术革命浪潮来袭,成都借助本身的科研、人才、产业基础等优势,敏锐地将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汽车制造、精密机械制造等纳入产业规划,并率先在电子信息产业实现突破,英特尔、戴尔、仁宝、纬创、德州仪器、富士康相继落子成都。目前,全球80%的IPAD在成都制造,世界20强软件企业中有13家投资成都,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 既讲诚意,更讲效率 全球盛会带来的经济拉动,成都已不陌生。刚刚过去的第12届财富全球论坛,74个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超千亿元。但投资双方都明白,“功夫”在会外。 5月,福州、广州;7月,南京、杭州。在本届华商大会正式举行前,成都市投促委与省、市侨办相继在上述四地举行推介会,将成都的开放姿态带到老牌华侨华商的聚集地,“密度之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而针对新一代华侨华人,成都也有谋划,依托省市“千人计划”、“百人计划”,成都已吸引以新华侨华人为主体留学回国人员3万人以上,孵化新侨企业超过300家。 今年4月,成都举行了首次民营企业座谈会,由成都市主要领导与企业“一对一”交流,“面对面”解决问题。一场会议,11大类94个问题及建议基本得到妥善处理。这项制度由已经坚持十余年的外商投资企业座谈会承袭而来,将持续推行下去。 既讲诚意,更讲效率。按照“能简尽简,能优则优”原则,成都全面推行行政审批事项“一站式”服务和“并联式审批”,是全国同类城市中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的城市之一。 世界500强企业新加坡丰隆集团,2010年来到成都“试水”,打造“城市春天”四星级酒店;同一年便增加投资,并作出决定,将大中华区总部由广州迁往成都。那时,丰隆集团在广州的投资是成都的10倍,在旁人看来,无异于“捡芝麻丢西瓜”。但丰隆自有算法:“城市春天”酒店从确定投资到明年6月开业,只用3年半时间,将创造集团酒店在全球最快的开业纪录。 一个又一个的故事,将成都这座西部城市,带到了世界面前,走进世界华商的心里,描绘出关于未来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