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节前夕,本报记者暗访发现,公款购卡送礼、公务旅游等不见踪影—— □安微 本报记者 熊润频 9月27日,国庆长假前的最后一个周五,位于成都春熙路商圈的王府井百货商场顾客盈门、热闹依旧。与琳琅货品中收银台前攒动的人头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设在商场客服中心的商业预付卡柜台前门可罗雀、冷冷清清。“今年两节期间我们售出的购物卡比往年少得多,尤其单位公费购卡的几乎没有了。”售卡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在中央“八项规定”和狠刹“四风”两把利剑之下,公务消费能否抵抗住“两节”诱惑?国庆节前夕,本报记者到各大旅行社、商场、高档餐饮场所等地采访发现,红火的“两节”市场中,公务消费已全面淡出,公款购卡送礼、公务旅游等几乎不见踪影,廉洁过节渐成气候。 廉洁过节 餐饮企业谋转型 狠刹“四风”,省纪委监察厅早在上个月就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强化重要时间节点防治,坚决刹住中秋节、国庆节公款送月饼送节礼、公款吃喝和奢侈浪费等不正之风。在我省开展的为期一个月的商业预付卡专项治理中,通过监督检查企业落实购卡实名登记、非现金购卡和限额发行“三项制度”以及收卡受贿、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利用购卡进行公款消费等,实现大额购卡笔数同比下降19.4%,商业预付卡使用领域正逐步向居民小额、便利支付集中。 公款购卡行为萎缩的同时,公费旅游也几乎绝迹。“国庆假期政府公费旅游报团几乎没有,以企业和私人组团为主,个别以个人形式公费报销旅游的人数也不如去年多了。”四川省中国国际旅行社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四川康辉国际旅行社和四川省中国青年旅行社也遭遇了这样的“冷清”。 旅行社少了“大客户”,高端酒店、餐厅也开始转型。“9月、10月是我们的销售旺季,但今年除了刚刚结束的华商大会之外,‘两节’期间我们没有来自政府部门的订单,国庆大假我们承接的宴席以私人婚宴为主。”在成都,锦江宾馆的一位销售经理表示,宾馆正在谋求转型,今后的目标客户将瞄准私企和外企。 在广安市,人们公认的“公务接待点”邓家湾码头曾经经常红火得连车都停不下,订餐也需要提前两三天。“现在绝大部分客人都是普通老百姓,公务接待少了。对此,我们也在转变经营理念,针对大众消费调低价格,取消包间费,现在一桌宴席也就两三百元。”餐厅老板介绍。 任重道远 警惕节俭风下新苗头 记者在暗访中也发现,尽管在省、市各级政府的严管严查之下,明目张胆的公款消费已经鲜见,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在“高压严管”之下,不少公款消费行为正悄悄改头换面。 记者在四川一家知名旅行社暗访时发现,旅行社工作人员积极“传授”记者规避风险的方法:避开节假日高峰期,选择节前或者节后出行,与执法检查“错峰”;不以单位名义单独组团,而是跟着散客组团走,尽量“低调”。另外一家知名旅行社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一条新招,即“以个人名义出去旅游,拿发票回单位报销”。 看来,公务消费不仅仅要扛住“两节”诱惑。 事实上,记者发现,对于“八项规定”、狠刹“四风”、廉洁过节等要求,基层公务员群体普遍持欢迎态度。 9月28日,周六,就职于成都市高新区一事业单位的小赵按单位调休安排照常上班。“不用喝酒应酬,也算给我们‘减负’了,下了班就按时回家,我们也乐得自在。”他告诉记者,他本人和周围的公职人员都没有在“两节”期间收到“贺礼”或组织集体活动,“就我们的体会来说,希望‘八项规定’能长期实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