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首页
综合要闻
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观点理论
建言献策
对外交流
机关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芦山地震专题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代表
常委会领导
常委会委员
组织机构图
法律法规
法制讲座
大案纪实
反腐追踪
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箱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方冲社区的三个没想到
时间:
2014-04-01
来源:
四川日报
“黄家婆(自贡方言:外婆),你到哪里去?”3月23日下午,自贡高新区丹桂街道方冲小区的林间小道上,一位刘姓老太太和方冲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黄斌打招呼。“这些老年人最近经常在问,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好久办得起来。”黄斌告诉记者,场地和硬件都陆续到位了,她正准备再去趟成都取经。
走进方冲社区,依山而建的楼栋,间错密植的绿化,半封闭的环境使小区似乎独立于繁华闹市。这里约8000名居民中,近1/4是60岁以上的老人。让人没想到的是,采访中,不止一位70多岁的老人说起:“我还不老,精神好得很,可以照顾90岁的老人。”随着采访的深入,这个社区让人没想到的事儿更多。
第一个没想到——“小老人”帮“老老人”
画外音:帮的是情,打动的是心。在社区5个党支部组成的志愿队带动下,社区居民组成“小老人”服务队和文体志愿者队、文明劝导队,“我们虽然老了,还是想唱想跳想‘折腾’”。
3月23日,78岁的何性慧敲开张淑芬老人的家门。“做了手术最近身体好些没有?”有些耳背的何性慧拉着张老太的手,贴着脸聊家常。
张淑芬今年九十高龄,独自住在方冲小区,由于经济拮据没法请保姆。从2011年4月起,何性慧等3名方冲社区“小老人”志愿者和张老太结成了帮扶对子。“厨房漏水、门锁坏了、窗帘脏了……她们随叫随到。”张淑芬老人说。
在方冲社区,有这样一批50岁到70岁左右的“小老人”志愿者队伍,他们在社区5个支部组成的志愿队带动下,定期向社区空巢、残疾、病患、独居等高龄“老老人”提供服务。“我自己也是独居老人,但身体硬朗。现在去帮助比我们大的老人,也希望我们岁数大了后,有人来帮助我们。”何性慧说。得知一群老年人在帮助自己的母亲,张老太的儿女们今年初开了个家庭会,每月排班,照顾日益年迈的母亲。
方冲社区还活跃着文体志愿者队、文明劝导志愿队等其他6支志愿者队伍,登记志愿者有360余名。“一到有比赛,80岁的老太太争到站头排。”62岁的饶俊芳说起,有些“羡慕”。其实,她自己也是舞蹈队的“台柱子”,还自费去自贡市老年大学学习歌舞和形体,帮助舞蹈队“上档次”。
老人们也有“乐子”。方冲社区在自贡率先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组建了腰鼓队、保健操队、拳剑队、花鸟队、骑游队等17支文化体育队伍,队员500余人。
第二个没想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画外音:社区小事是实实在在的“鸡毛蒜皮”,养在公共绿化带的鸡,种在邻居窗下的蒜;大事也不大,进进出出的路太烂了该整修,一年一度的企业退休人员信息该上报……在方冲,网格化让这些事变得井井有条,不再只是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责,也是社区居民自己的分内事。
3月23日一大早,方冲社区的“格长”邓远航心里打起了鼓,她片区内3栋1单元居民李孃孃不在家。
近日,邓远航不断接到居民反映,楼前绿化带有人种菜淋粪污染空气。经过调解,李孃孃答应23日将菜地清理干净。“难道她反悔了?”邓远航心里嘀咕。正在这时,李孃孃买菜回来,她二话不说将长势正好的厚皮菜连根拔起。
“种菜只是想消磨时间。社区里大家平时相处得很好,这些事情一说我们都理解。”
1=6=54,这是方冲社区的网格等式。将1个社区,划分成6个大网格,再以楼栋为单位划分54个小网格,形成了书记主任管社区,支部和分管人员管片区、组长管楼院、楼栋配四员(管理员、协管员、综治员、信息员)、党员管家庭的五级管理服务模式,“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第三个没想到——老的不想走,小的还想留
画外音:关上门是小家,打开门是大家。让老老小小恋着方冲的,不仅是小山坡上蜿蜒的绿道,还有一份人与人之间的真情。
“方冲就像一个大家庭,帮我度过了最难熬的日子。”去年,居民杨永君的丈夫老张病情加重,昂贵的医疗费让她倍感生活艰难。黄斌得知情况后,将她家列为重点帮扶对象,申请救助、买米送油,陪她聊天疏导心情。
这份真情化为杨永君的动力。作为网格化管理的“栋长”,她在照顾老张的间隙,在今年春节前协助完成劳动力资源普查。
社区与居民的互动,换来“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真情,留住了很多人的心。
“我老家在洪雅,空气好,退休后,兄弟姐妹都喊我们搬回去住,我就是不想走。”饶俊芳说。
愿意留在方冲社区的,还有年轻人。25岁的宋佩玥家境富裕,大学毕业后来到社区工作,黄斌一度担心:“这个幺妹在这里干不长。”月收入只有2000余元,也因为工作经验不足“哭过鼻子”,但她说:“我喜欢在这里工作。”
黄斌也说:“刚开始为了这个家真是‘说不完的话、操不完的心、干不完的工作、扯不完的经、受不完的委屈、伤不完的心’。”如今,她处理的邻里纠纷越来越少,居民对社区管理的参与度越来越高。记者感受到的则是,大妈们见面自然地拉着手、挽着臂,邻居有事一个电话就到,居民称呼社区工作人员“家婆”、“幺妹”。
这难道不是一个家么?
短评
务实治理胜千金
□何涛
俗话说“百金买屋,千金买邻”。但是,方冲社区和谐的邻里关系,却不是用金钱买来的,而是用相互沟通、明礼诚信、和睦共处、相互支援的关系融洽搭建。他们实现的这种社区局面,岂值千金!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会要和谐,首要的千万个社区要和谐。方冲给我们的启示是,无论现实生活中多少个“没想到”,重要的是我们的社会治理者们都要“想得到”,并且切实地做得到做得好。在这个过程中,不在于有什么漂亮的口号,而在于做好那些所谓的“鸡毛蒜皮事”;在于注重解决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在于务实化解社会矛盾和热点问题;在于依托社会力量、增强凝聚力、建起互助友爱平台的创新方法;还在于科学化的实践,比如方冲网格化社区治理等等。
方冲的务实作法,值得借鉴。
上一篇:
党员义工:我服务,我快乐!
下一篇:
执法大检查为游客编织安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