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首页
综合要闻
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观点理论
建言献策
对外交流
机关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芦山地震专题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代表
常委会领导
常委会委员
组织机构图
法律法规
法制讲座
大案纪实
反腐追踪
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箱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点子”书记的工作经
时间:
2014-04-16
来源:
四川日报
“通过辖区老人回忆和讲述党群干群紧密关系的实例,汇编成优良作风实录,教育、激励和鞭策大家发扬、传承优良作风。”4月8日,记者走进达州市达川区翠屏街道办事处,正碰见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郑元祥和同事们商量,如何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善于言谈、善于学习、善于琢磨,更善于总结工作方法的郑元祥,在当地有“点子”书记的称号。从乡技术员到副乡长再到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不管在哪个工作岗位,这个“乡镇工作通”总能想出推进工作的好点子。
悬崖上凿出为民路
1992年,28岁的郑元祥任永进乡党委书记。当年,永进乡大山深处的佛尔岩、瓦石坪、库楼营等村交通阻隔、信息闭塞,村民过着肩挑背磨的生活。“修条致富路,通到山那边。”村民的话深深触动郑元祥。他下决心要让大山深处的农民通畅地走出大山。1993年冬,郑元祥带领30多名乡镇干部背起铺盖和锅碗上山,在海拔最高的库楼营村设指挥部,并带领干部和村民一起炸山挑石,在山崖峭壁上一锤一锤地开凿道路。
看到干部们以身作则,吃住都在工地,村民们也积极投工投劳,修路热情高涨。
3个月后,一条36公里长的泥碎路竣工。永进乡5个村的8000多村民从此有了走出大山的路,老百姓亲切地称这条路为“为民路”。
细谋划织就社会管理之网
2011年,郑元祥由达川区(原达县)直属机关工委书记调任南外镇党委书记。城区基层单位环境纷繁复杂,如何有效进行管理?郑元祥反复酝酿,与班子成员一道推出“四个一”社会管理方法,即“一张经纬网、一本民情册、一家社管网站、一个指挥中心”,把管理服务的网络“织”得扎扎实实。无缝隙管理的同时,重点对流动人口、特殊群体、“两新”组织等26种特定对象进行个性化服务管理。
开展社会管理创新以来,辖区共帮扶困难群众1930余人次,帮扶资金11.04万余元,摸排矛盾问题139件。
去年,达县撤县建区,南外镇行政区划建制撤销,翠屏街道办事处和三里坪街道办事处设立。新的街道办事处如何运行?成为时任翠屏街道办事处党工委书记郑元祥下一个要思考的问题。
今年初,在郑元祥的带领下,街道办党工委一班人,总结提炼出翠屏“龙马精神”,即“抬起龙头,马上行动,强化党的建设;挺起龙身,马到成功,强化民计民生;摆起龙尾,马不停蹄,强化城市管理。”具体目标是,在民计民生方面,实现辖区内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万元,有效解决城乡接合部农村居民吃水难题和拆迁安置房问题;在城市管理方面,努力达到省级文明城市评选标准,为民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
“实现目标要做的很多,还要开动脑筋想更多点子搞好工作。”在郑元祥看来,是党和人民给了“我这个农村娃”干事的机会,要一步一步干好。“不管在哪里哪个岗位,只要老百姓说声好,就是我最大的追求。”
短评
抓出来的一流
脑瓜灵、点子多,是郑元祥的一大特点。但是光有点子,没有执行,同样不可能有好的成果,正所谓“光说不练是假把式”。作为一个街道办的“领头羊”,郑元祥的可贵之处在于,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既有点子,又重实干,用脑子生点子,变点子为行动,最终解决问题,惠及百姓。
百姓需要的,正是这种有想法、能执行、敢担当的带头人。
上一篇:
从严从实 坚持问题导向——聚焦我省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二)
下一篇:
突破养老瓶颈需政府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