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首页
综合要闻
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观点理论
建言献策
对外交流
机关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芦山地震专题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代表
常委会领导
常委会委员
组织机构图
法律法规
法制讲座
大案纪实
反腐追踪
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箱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15县试点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
时间:
2014-04-23
来源:
四川日报
盘活农民手中“权”静态资产变活钱
【开栏的话】在农民日益鼓起的“钱袋子”中,财产性收入一直是占比最小却极具潜力的部分。究其因,是广袤乡村沉睡的各种资源未被充分激活,未能成为促进增收的资本。今年省委一号文件明确,深入推进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试点。此前,我省已在15个县启动改革试点。
今日起,本报推出“唤醒沉睡的财富·四川农村财产性收入改革调查”系列报道,将选取川西、川东、川南、川北代表性县(市、区),与您一起深入院坝田坎,解剖乡村实践,聚焦各地探索的亮点和成果,关注其前行路上的困惑和期待,为我省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凝心聚力,开启窗口。
本报讯(记者 李淼)农村各类产权确权颁证后,农民手里的“权”如何盘活,变为荷包里不断鼓起的“钱”?记者4月21日从省委农工委获悉,我省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工作自去年9月启动以来,目前已进入稳步推进试点阶段,15个试点县各项工作正在体制机制上迈向纵深。
作为农民收入重要组成部分,财产性收入所占比重普遍较低。2008年,我省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71.37元,到2013年底,虽增至202.26元,但仍仅占纯收入的2.56%。对此,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指出,我省农民收入的现状是,靠经营性收入增长空间小,劳务收入增长也比较困难,目前增长潜力最大的就是财产性收入。
农村沉睡的资源和财富亟待唤醒。为破解农民财产性收入难题,2013年9月,我省出台《关于开展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选择成都温江区等15个县(市、区)启动试点。“主要是以盘活资源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增加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林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和农村房屋使用权、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和其他产权等方面的财产性收入,将农民手中的‘权’变成‘钱’。”省委农工委改革处处长毛业雄表示。
《意见》对于备受关注的集体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等问题也有探索。如规定“对依法确权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通过城乡统一的有形土地市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转让土地使用权利,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与国有土地享有平等权利。”“重点是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房屋资源。结合乡村文化旅游,发展旅游、文化合作组织,统一出租闲置房屋,自主开发服务项目等。”
此次试点时间为2年,分为制定工作方案、稳步推进试点和评估总结成果三个阶段。目前,各试点县已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成立专门组织机构,并着手稳步推进各项体制机制探索。
试点成效初显。据调查,2013年底,在试点县的一些区域,农民财产性收入占纯收入比平均达8%左右,比全省面上高5-6个百分点。
上一篇:
以全面深化改革开辟发展新空间——四论牢牢把握六个基本判断
下一篇:
通江148名孤儿学生有了“新爸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