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首页
综合要闻
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观点理论
建言献策
对外交流
机关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芦山地震专题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代表
常委会领导
常委会委员
组织机构图
法律法规
法制讲座
大案纪实
反腐追踪
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箱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和谐安宁
时间:
2014-07-09
来源:
四川日报
木里藏区长足发展长治久安靠什么?创、维、思三字解“真经”——
夏日的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雨润草绿。薄雾中,白墙红瓦砖房新,草地上牛羊漫步……穿行在29个乡镇、9大牧场采访,无不感受到新藏乡的生机和希望。
1.3万平方公里、人口13.8万,在这样一个地广人稀、交通不便、藏汉彝苗等21个民族同处之地,如今经济发展快、社会和谐稳定,各族群众与党委政府同心同向同行。今年4月,省委组织部向凉山、甘孜、阿坝三州印发《木里藏区长足发展长治久安的基本经验》,推广木里实践经验。
美丽和谐的木里,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不是与生俱来,靠的是什么?记者行走木里,解开“真经”——发展创稳、主动维稳、众心思稳。
凝聚民心民力 发展创稳
让藏区群众“多挣票子,过好日子”
6月8日傍晚,茶布朗镇然面村然面组村民侯春美在家门口拧开自来水龙头,接了半桶水回屋做晚饭。“这里多年干旱,以前遇着天干,要到30里外的木里河用骡马拉水喝。去年,自来水通到家门口,用水方便了。”侯春美乐呵呵地说,家里还获得政府提供的养殖扶助资金1.6万元,买了一头种羊,新修了羊圈,现在又新增了5头肉羊。“我家能脱贫,全靠党的好政策。”
发展才是硬道理。“不发展是最大的不稳定,发展不快是最大的不和谐。”省政协副主席、凉山州委书记翟占一对木里提出了发展理念。“以改善民生的实事争取人心,才能更好地把各族干部群众的心凝聚起来。”木里县委书记张振国认为,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稳定,让藏区群众“多挣票子,过好日子”,是治县兴县的根本之策。
近几年来,木里县大力发展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事业,让藏区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乔瓦镇簸箕落村村民余显文,上世纪80年代就学种蔬菜,苦于资金不够,一直没做大。“近3年县科技局、县畜牧局大力扶持,获得大棚资金和畜圈建设资金10多万元。”余显文告诉记者,跟专家学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后,蔬菜每年产值高达6万元,种养业年收入超10万元。一人富不算富。余显文带领村民学习蔬菜种苗等菜园管理技术,引导全村340户农户一起种植蔬菜,赚回大把票子,他也成了乡亲们眼中的“田秀才”、“藏乡种植果蔬第一人”。
“因地制宜抓发展,优先发展核桃、水电等绿色惠民产业,群众的腰包渐渐鼓起来。”木里县委副书记、县长伍松介绍,目前,全县47万亩核桃基地初具规模,水电资源开发成为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火车头”,“经济稳,民心安”。
29+1>1,这是木里县对发展结构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木里县注重把发展动力由县委政府向29个乡镇党委政府转移,把财政权、人事权和项目调配权向乡镇倾斜。近3年来,全县惠农惠牧惠僧项目的调配权下放给乡镇,294个项目、4000多万元资金由乡镇调配,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
2013年,木里县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11.3%、25%、9%、21.4%。2011年到2013年,这四项指标年度平均增速分别超过13%、34%、12%、17%。“经济发展的多项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数,这说明,藏区与全省的差距在缩小。”张振国表示,干部群众一门心思抓增收、抓发展,营造了致富奔小康的生动局面,谁也不忍心破坏这种局面。
前移下沉阵地 主动维稳
“县委办公桌”向基层推进100多公里
主动维稳,主动维护民族团结,主动化解村里矛盾——这是木里广大干部的工作重心。对此,茶布朗片区党工委书记甲央其扎感受颇深。
去年7月13日,麦日乡哈朗村两村民在格依村捡松茸时发生争执,随后两村各聚集200多人,手持石块和木棍,在“梁倮”山对峙。
当天中午12点20分,甲央其扎接到县委办公室通知,立即与麦日乡党政领导、民警民兵一同赶往现场。甲央其扎首先向群众宣读了木里县加强松茸采集管理的通知,并向其解释,松茸是林下资源,不以行政地域为界,可以共享。“护林防火任务是我们的,为什么松茸不是我们的?”格依村村民不满。“你们承担护林防火任务,保护了森林,涉林的相关补贴你们享受了,但林下资源不能独享,这是县政府明文规定的。”甲央其扎耐心解释……经过1个多小时规劝,并分别与双方村民代表沟通,晓之以理,威之以法,一场械斗避免。
木里县城距茶布朗镇170多公里,乘班车7个多小时,坐小车4个多小时。“县领导即便‘快马加鞭’赶过来,所费时间也很长,会错过最佳调解时间。”甲央其扎向记者介绍,2012年12月21日,茶布朗片区党工委挂牌成立,县委常委兼任党工委书记常驻乡镇,相当于把“县委办公桌”向藏区腹心地带推进了100多公里。
如今茶布朗片区党工委管理了茶布朗、固增、沙湾、博窝、唐央、麦日、东朗7个乡镇。“过去10多个小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两三个小时就可以现场解决了。”
2013年9月的一天,麦地龙乡中铺子村20多户村民在乡政府聚集,表示不愿意与水电开发企业签订拆迁协议,还有人动员另外30多户要拆迁的村民反悔。“当时人很多,场面很乱。”雅砻江片区党工委书记杨单祖回忆说,一到现场,为了控制局势,他向群众讲,如果真想解决问题,请派五名代表深入交换意见。通过代表,杨单祖了解到村民担心拆迁后安置款不能兑现,马上通知水电企业负责人到场,给群众明确兑现日期。他表态说:“请大家放心,我一定代表政府监督企业按期兑现。”群众满意而去。
杨单祖说,在雅砻江片区的7个乡镇,水电开发拆迁安置、村民就地打工、低保金发放等方面,最容易产生矛盾,一定要站在维护群众利益的角度着手,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目前,木里县已经创设的茶布朗、瓦厂、雅砻江3个片区党工委,牢牢把握了维稳工作主动权。“选优配强两套班子,一套抓发展,一套抓稳定,推动关口前移,形成了主动维稳、科学维稳的强大合力。”张振国说。
惠寺管寺促和谐 众心思稳
“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里的和谐安宁”
和谐安宁的环境,需要各族人民共同营造。在木里县,最难能可贵的是僧人和信教群众爱党爱国、守法爱教,主动参与和谐社会的创建,成为维稳力量。
“两真两严”,是木里县自创的僧人管理工作法,该工作法的核心内容是对僧人真诚相待、真心帮助,严格依法管理,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寺庙也是基本社会单元,僧尼也是国家公民,党委政府努力为他们排忧解难。”张振国告诉记者,木里县有14座寺庙,但不论寺庙大小,一视同仁。
依法管理的同时,木里县还将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近3年来,全县共投入6887万元,改善了所有寺庙的基础设施,时刻关心僧人的生活,维护寺庙秩序。为此,县里制订了《僧人入寺管理制度》为核心的12项寺庙管理制度。
2011年3月,唐央乡四撒寺庙僧人次尔杜基的父亲去世,家中房屋又不慎被烧毁,他情绪十分低落。茶布朗镇派出所所长仁青偏初在与寺庙僧人交流中得知这一情况后,专门找次尔杜基谈心,并组织公安民警为其捐款7000多元,乡党委政府帮助次尔杜基家重建了房屋,让其家人过上了稳定生活。“党委政府真心为民,我们一定要持戒守法,做和谐社会的维护者、促进者。”次尔杜基热泪盈眶。
木里大寺寺管会主任翁依偏初告诉记者,目前寺里的80多名僧人不但有农村低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府还投入资金新修已成危房的大殿,建设中的木里大寺新大殿和集中僧舍今年都将完工。“寺庙条件虽好,如果没有稳定安宁的环境,僧人也难以静下心来颂经向佛。”翁依偏初感慨说。
去年4月7日,木里县水洛乡两保村一村民找到木里大寺寺管会副主任鲁绒扎西反映,同村一个叫巴杰的村民在外打工后,与妻子和儿女越来越疏远,还说要卖掉家里的房子。为避免双方亲友发生纠纷,鲁绒扎西主动出面,来到巴杰家耐心劝说,最后巴杰同意与妻子好说好散,避免了纠纷升级。
正是有了这份齐心协力,和谐的社会氛围处处得以体现。在全省183个县(市、区)群众安全感测评中,木里多次位居藏区县前列。“如今在木里,僧人和信教群众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这里的和谐安宁!”木里香根活佛边玛仁青说,没有法外之寺、法外之僧、法外之人,稳定靠发展,更靠人心。
上一篇:
我省促进白酒产业转型发展意见近期出炉
下一篇:
强降雨袭击我省部分地区发生内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