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首页
综合要闻
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观点理论
建言献策
对外交流
机关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芦山地震专题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代表
常委会领导
常委会委员
组织机构图
法律法规
法制讲座
大案纪实
反腐追踪
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箱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从创新驱动看服务业升级
时间:
2014-07-18
来源:
四川日报
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有一个“拐点”让我们信心倍增。
统计数据表明,2013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1%,首次超过第二产业,成为三次产业中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最大、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今年上半年,我国服务业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增长速度比第二产业高0.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6.6%。用专家的话说,这意味着我国产业结构由工业为主导向以服务业为主导的阶段性转变已经实现。这是我国多年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新变化,是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标志。
审视经济转型发展新趋势,有一个“机遇”展现在我们面前。
服务业已经发展成为我国最大产业,意味着我国经济工作着力点将更多向服务业转移。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新机遇。相比之下,四川的服务业发展滞后,去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只有35.2%,比全国低约11个百分点,居全国第28位。这是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巨大差距,也是四川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最大潜力。我们要紧紧抓住转型发展的新机遇,用改革创新的思路大力发展服务业。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重新审视发展服务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拓宽视野,转变观念,推动服务业进入跨越发展快车道。
从“拐点”看“机遇”,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转变“重工业、轻服务业”的传统观念,关键是转变政府职能,解决好“越位”、“缺位”问题,简政放权,“放水养鱼”,全面推进“营改增”税制改革,增强服务业的创造力、竞争力、带动力。特别是公共服务领域,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体育、知识产权、检验检测等行业中能够实行市场化经营的服务,政府尽可能不要直接参与,应制定明确的市场准入、市场竞争规则,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公平有序参与竞争。
从创新驱动视野看,发展服务业是实现“四化同步”的“催化剂”。促进“四化同步”,最难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如何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二是如何解决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的问题。从国内外经验看,服务业既是创新驱动的“活力源”,也是“四化同步”发展的“催化剂”。服务业发展可以为信息化推进提供重要载体,也可以为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提供重要平台。在四川,深入实施“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实践表明,农业产业链或农业价值链的主导力量正在呈现出由生产环节向加工环节进而向流通等服务环节转移的趋势,现代服务业对现代农业和农产品价值链升级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在成都平原城市群,服务业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在工业产能大量过剩的情况下,加快发展服务业是必然选择。
从创新驱动视野看,生产性服务业是产业转型和业态创新的新路径。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发达国家服务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占近六成。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培训服务、产权和技术服务,更多的是制造业的延伸、扩展和分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制造业服务化。看一看世界500强企业的产业链、价值链,就会发现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融资租赁、供应链管理、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等产前、产后服务对于一个名牌产品的提质、增效、升级多么重要!再看一看谷歌、腾讯、淘宝的“跨界”与“搅局”,谁能对全民移动互联时代的产业转型和业态创新没有危机感?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制造业的服务化必将与服务业的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深度融合,形成互联互动互通互惠的新型业态。
总而言之,服务业是经济转型发展的“牛鼻子”,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是扩大内需的“加速器”。该是转变观念,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时候了!
上一篇:
民生项目领跑 重点项目进度创四年来最佳
下一篇:
追授毕世祥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证书、奖牌颁发仪式在康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