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首页
综合要闻
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观点理论
建言献策
对外交流
机关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芦山地震专题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学习贯彻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代表
常委会领导
常委会委员
组织机构图
法律法规
法制讲座
大案纪实
反腐追踪
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箱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服务业成为稳增长重要动力
时间:
2014-07-29
来源:
四川日报
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达4282.6亿元,同比增长8.5%。与此同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3.7%,较去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服务业连接生产与消费,其发达程度是现代经济发达的重要标志。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需求不足等严峻考验,我省服务业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进而带动行业稳中向好,实现了发展提速、比重提高和水平提升。
一降一升 结构更优化
5月才登陆,顺丰速运就在成都的社区开了48家虚拟网购便利店“嘿客”,且粉丝不少。四川顺丰负责人称单店最高一天能卖几万元。
电子商务企业迅猛增长,是服务业结构优化的一个体现。
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三大传统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0.7%,比去年同期下降0.3个百分点;金融、房地产两大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27.7%,比去年同期增长0.9个百分点。“一降一升,是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必然结果。”省商务厅服务业处负责人表示,在“三期叠加”条件下确保经济运行始终处于合理区间,服务业成为四川稳增长重要动力。
今年重点发展的十大服务行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近8成,新兴服务业增长势头强劲。全省加快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生活性服务业发展,旅游总收入前5个月达1891.9亿元,同比增长24%;全省新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545个,新增改造养老机构床位3.2万张;电子商务上半年交易额达5929亿元,同比增长76.5%,其中网络零售交易额同比增长近6成。“三次产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融合发展趋势。”省社科院副院长盛毅表示,推进产业兴省、工业强省,应以更大力度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这是确保四川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路径。上半年,以软件和信息技术、生态保护环境治理等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增加值同比增长7.8%,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盛毅认为,这是制造业服务化的结果,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会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投资准入放宽 激活市场力量
仅等待11分钟,四川融易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冯裕萱便拿到了营业执照,“没想到这么快,下半年可开足马力发展业务了。”
以服务业准入放宽为抓手,加大服务业投资力度,四川服务业发展迎来机遇期。
上半年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全面推开,全省新增三产业市场主体16.9万户;前5月,“营改增”试点为文化创意服务业、鉴证咨询服务业企业减税19亿元,12.9万户纳入试点的企业中近9成受益。服务业大举向外资开放,上半年四川外商投资实际到位总额中有6成流向服务业。
市场的力量被大大激活。上半年全省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9.2%,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66.2%,高于去年同期3.8个百分点。
在20个行业大类中,投资增速超30%的4个行业都是服务业,分别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增速超过100%。
我省已筛选出100个总投资超3000亿元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并建立全省服务业重点项目库和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机制,对当年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服务业重点项目,将按一定比例给予贷款贴息扶持。“今年力争完成1000亿元投资。”省商务厅服务处负责人说,这些项目不仅能够保持全省投资高位平稳增长,优化投资结构,还能为扩内需创造条件。
政策点击
出台四川服务业改革发展意见,从推进市场化改革、完善推进机制、深化开放合作、完善政策体系、实施保障5方面,为服务业发展大限度“松绑”。
出台措施刺激信息消费快速增长,提出到2017年,信息消费规模超过1.28万亿元。
筅推动四川省制造业主辅分离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重点推动科技研发、现代物流、贸易营销、设计策划、专业配套服务、资产管理等六大领域从适合条件的企业内部分离,并提供政策支持。
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到2017年养老服务覆盖所有居家老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90%以上城市社区、75%以上乡镇和50%以上农村社区。
出台一揽子措施支持电子商务做大做强,力争到2017年,全省电商交易额力争实现2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突破2600亿元,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5%。
企业家说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外部环境和自身建设缺一不可。
省上可建立服务业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和新兴服务业发展。建立完善反映服务业“主辅分离”统计制度;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从试点效果看,“营改增”打通了税款抵扣链条,客观上提升了企业主辅分离意愿,促使生产要素向现代服务业集聚,达到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了社会专业分工程度。
企业也要有相应激励机制,让业务人员收益与经济效益挂钩,调动积极性。要着眼扩大市场,分离后的公司在依托原业务基础上,逐步向行业、社会提供服务,发展成第三方生产性服务企业。
——长虹虹信软件公司总经理
刘嘉陵
上一篇:
让文件由“硬”变“软”看得明白 成都将建立常态化解读机制
下一篇:
农民增收“县官”负责制导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