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首页
综合要闻
领导活动
会议报道
立法工作
监督工作
代表工作
基层人大
观点理论
建言献策
对外交流
机关工作
人民代表大会
常委会会议
主任会议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实现伟大中国梦 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
践行节能低碳 建设美丽家园
芦山地震专题
四川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专题
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
四川省人大常委会
省人大代表
常委会领导
常委会委员
组织机构图
法律法规
法制讲座
大案纪实
反腐追踪
律师事务所
律师信箱
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用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
时间:
2014-11-03
来源:
四川日报
金秋十月,登高望远,万山红遍!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要求和部署,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认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三个全面”的逻辑关系,切实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全面深化改革需要法治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需要深化改革。要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180多项对依法治国具有重要意义的改革举措,纳入改革任务总台账,一体部署、一体落实、一体督办。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全面深化改革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共同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滚滚向前,共同放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定性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新时期,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依法治国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的地位更加突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形成了姊妹篇,体现了用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思路,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各项领域改革发展的新要求。认真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我们清楚地看到,在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体系内,在和谐统一的体制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共同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既是各项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依赖途径,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法治引领、法治促进、法治规范和法治保障。
用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科学立法是处理改革和法治关系的重要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改革决策与立法决策相结合的原则,及时把改革决策纳入法制化轨道,已经在立法实践中取得巨大成就,积累了成功经验,形成诸多共识。最突出的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加快推进法律的立、改、废工作,及时多次地修改完善1982年宪法,为许多重大改革提供重要法律依据。实践告诉我们,改革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保障,否则就可能引起混乱;法治必须紧跟改革的进程和步伐,否则就可能被废弃淘汰。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需要修改法律的应当先修改法律,先立后改;可以通过解释法律来解决问题的应当及时解释法律,先释后改;需要废止法律的要坚决废止法律,先废后改,以保障各项改革依法有序进行。对于执政党的改革决策来说,应当按照依法执政和领导立法的要求,把党有关改革的决策与立法决策紧密结合,通过立法把党的重大决策及时合理地法律化、规范化。
用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法治应当主动适应改革发展需要,体现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坚持在现有宪法和法律框架内进行改革,充分利用宪法和法律预留的改革空间和制度条件,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又要坚持改革方向、问题导向,敢于直面法治建设领域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立法建议,增强立法时效性,提高司法公信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改革要求。也就是说,当我们需要用法治方式推进改革的时候,法治本身也面临着改革与完善的问题;当我们需要用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的时候,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共识。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来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让我们用法治方式凝聚改革共识,建设“法治四川”,拥抱“法治中国”!
上一篇:
我国首个生态文明专项奖在蓉启动评选
下一篇:
未来两日阴雨盆地入深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