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国之大事”,聚焦“省之要事”,省人大代表今年积极提出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以下简称建议)。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共提出建议1029件,现已全部办结,代表满意率为97.1%;闭会期间代表共提出建议31件,已办结17件,其余14件正依法按程序和时限有序推进办理。
11月30日,省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主任王天福向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8次会议作了关于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代表建议办理情况的报告(书面)。
双督办:为建议落地拼尽全力
作为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履职最后一年,代表们在第五次大会上单独提出的建议比例高于往年,超过建议总数的76%,体现出代表们履职能力和履职积极性的不断提升。代表们更加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在深入调研、认真思考的基础上精心准备、酝酿代表建议,今年的建议中,通过专题调研、视察、座谈、走访等形成的建议有843件,占建议总数的82%。
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大会秘书处就安排建议交办工作,明确办理时限和要求,将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交由116家承办单位研究办理。其中,属于政府工作方面的943件,由省政府组织办理。
省政府坚持高位推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黄强省长和各位副省长领衔办理代表建议,深入基层开展调研,亲自协调建议办理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推动落实。各承办单位主要负责人亲自部署过问建议办理工作,将建议办理纳入重点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考核、同落实,切实做好代表建议的“后半篇”文章。教育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农业农村厅等单位结合工作重点,确定了20余件部门内部的重点督办建议,突出以点带面,提升办理质量。
省人大常委会同时加强代表建议的重点督办。在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九十二次主任会议确定了7件常委会重点督办建议,由常委会分管领导领衔督办,省人大7个专门委员会跟踪督办,省发改委、经信厅、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住建厅、农业农村厅、商务厅等8家单位具体承办。
省人大常委会领导从推动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出发,将重点督办建议与常委会“一个要点、三个计划”同部署、同推进,分别带领提出建议代表和有关专门委员会以及各承办单位,开展视察调研10余次,走访座谈11次,组织专题协商会9次,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统筹协调解决问题。到10月底,7件重点督办建议全部按时办理完毕并答复代表,代表均表示满意,充分发挥了重点督办建议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办理过程中,省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积极协助承办单位通过专程走访、出差顺访、座谈讨论等方式与代表进行沟通交流,筛选部分群众反映强烈、涉及面广的建议,组织代表与承办单位召开见面会,充分听取代表意见,做好解释说明工作。公安厅、生态环境厅、省卫健委等承办单位还通过工作微信、短信电话、电子邮件、视频会议等多种渠道加强同代表沟通交流,及时收集反映社情民意,沟通有效性显著提高。
真办理:汇聚起新发展力量
据介绍,我省各有关方面不断提高建议办理质效,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切实推动解决问题,努力通过建议高质量办理、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截至目前,省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期间代表提出的建议,得到解决和基本解决的347件,占建议总数的33.7%;正在着手解决或计划逐步解决的555件,占建议总数的54%;暂时难以解决但具有参考价值的127件,占建议总数的12.3%。
代表们紧密结合国情、省情、社情,围绕推动川渝合作共建再深化、极核主干功能再提升、区域协同发展再加力提出建议30余件,《关于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渝邻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建议》《关于加快打造嘉陵江黄金水道 助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建议》等建议有效促进了一批重大项目、改革措施和政策创新的落地见效。今年1月至10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60个共建重大项目,共完成投资1889.5亿元,为年度计划值的103%,公共服务项目投资速度一马当先,现代产业年度投资完成率已达116.2%,不少重点项目已建成或投用,泸州至永川高速公路全线通车,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一期)项目主体工程完工。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代表们高度关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等方面的工作,集中提交建议37件。针对关于解决农村耕地撂荒、遏制耕地“非农化”等建议,自然资源厅、农业农村厅、省林草局等单位,加强部门配合,联合印发《关于严格耕地用途管制实行耕地年度进出平衡的通知》,从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制度、严格规范补充耕地管理、严肃查处违法违规占用耕地行为等方面统筹协调做好耕地用途管制,围绕“三农”向基层下沉更多服务和监管力量,进一步汇聚耕地保护的整体合力,把建议办理成果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耕地保护成效。
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代表们聚焦加强基础研究,完善科技创新机制等方面提出不少建议,呼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营造更好创新环境。建议得到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省市场监管局、科技厅联合出台《关于加强质量基础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从加快构建完善质量基础科技创新体系、提高质量基础服务产业的能力、提升质量基础国际化水平等方面,提出四川质量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的专门措施和工作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省级层面质量基础科技创新体系设计,走在了全国前列。
历年来,民生保障都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代表建议数量占比都比较高。针对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医保基层平台经办能力的建议》,省医保局多次组织人员赴乐山、眉山开展实地调研,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医保服务事项入驻基层便民服务机构办理的通知》,会同省委政法委将医保服务纳入基层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加强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建设,增设一体化医保服务网点,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四川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使命,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推进发展是代表们关心的重点,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的建议有31件。生态环境厅将加强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统一起来,在办理《关于推进我省碳排放权市场化交易改革的建议》时,积极采纳代表建议,有序推动碳金融创新发展,实施碳减排票据再贴现专项支持计划,引导金融机构推出“碳足迹”挂钩贷款和“减碳贷”“碳e贷”等金融产品;针对《关于持续推进我省大气污染防治的建议》,生态环境厅及时修订完善《四川省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将1.57万家企业纳入应急减排清单,实施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分级,深入推进“千名专家进万企”服务活动,编制14个重点行业“一行一策”综合治理指导意见,有效提升企业环保管理绩效质量。水利厅在办理《关于解决汉源湖消落区风沙问题的建议》时,会同有关单位企业进行专题研究,协同拟定计划报告,组织开展防沙固土与植被重建技术实验,为水库消落带生态恢复提供技术支撑,助力局地生态环境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