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就小区停车难建议 可与办公区昼夜“互换”车位

时间:2015-01-31    来源:华西都市报  

  省人大代表易志隆 四川省人大代表,致公党乐山市委主委、乐山市体育局副局长
  省人大代表 田荣华 四川省人大代表,致公党绵阳市工委主委、绵阳市游仙区人大副主任
  省人大代表易志隆、田荣华社区走访“停车难”并提出建议
  “出门怕堵车,回家怕抢不到车位。”两年前,央视春晚小品《车位》大火。小品中,郭冬临和邻居因抢占车位发生的囧事让人捧腹。如今,小品中的故事,却不时在城市里真实上演。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9月,成都市区汽车保有量已达307万辆,仅次于北京。由于车位配比严重不足,“停车难”不仅成为市民的心病,也影响了诸多小区的正常秩序。
  这道“难题”,也在今年省两会的讨论现场,成为众多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为此,四川省人大代表,致公党乐山市委主委、乐山市体育局副局长易志隆和四川省人大代表,致公党绵阳市工委主委、绵阳市游仙区人大副主任田荣华,于1月30日利用会议期间休息时间,前往成都的老旧小区及试点停车场,对“停车难”这一问题进行实地走访和调研。走访之后,他们提出的建议之一就是,依据车流潮汐原理实行车位互换,将城市居住区与办公区的停车位资源予以整合,进行昼夜协调综合利用。
  代表调研第一站
  鸿生花园小区
  时间:1月30日
  调研结论:半数私家车“打游击”,停车太难
  中午12时30分,在匆匆吃过午饭后,省人大代表田荣华、易志隆从各自驻地出发,赶赴此次调研的首站——鸿生花园小区。
  易志隆一上车,就主动聊起了城市病的话题。“过去城市的发展更注重速度,城市管理规划缺乏前瞻性。而随着城市发展,一些城市病逐步暴露。这其中,老旧小区更为拥堵,是停车难等问题多发的集中区。上午我们乐山代表团还在讨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的问题。”
  一直致力于关注城市发展的致公党绵阳工委主委,绵阳市游仙区人大副主任田荣华,对此也有颇深的感受。“停车难问题已经不再是某个城市的问题,而变成了困扰全国各大城市的普遍性问题。”
  二人的感受在鸿生花园小区得到了印证。踏进小区大门,易志隆就发现,正对着大门口的位置并排停放着三辆小车,将一个人行通道完全堵死了。沿着小区转了一圈,类似这种情况处处可见。“上班时间还有这么多车无处可停,要是谁家有人生病,急救车能不能进得来都还难说哦?”田荣华说。
  在走访时,多处固定在一楼,半米高的铁柱子引起了二人的兴趣。在询问后才得知,这个是专门用来对付乱停乱放。“没有这个柱子之前,楼门前停满了车,想要出门还要绕一圈。”住户刘阿姨说,安了柱子之后,车子开不进来,总算给这栋楼的住户清理了一条“出路”。
  据该小区工作人员说,因车位供不应求,小区物管保安队每到下班高峰,都会到门口列队,挨个跟业主解释。小区地上地下停车位加在一起只有222个,有300多辆车要在小区外面想办法。
  第二站 同德社区广场地下停车场
  时间:1月30日调研
  结论:向地下“要空间”,是好办法
  作为成都试水缓解老旧小区停车难问题的一种方案:在同德社区广场下面,由社会资本投资,成本高达5000万的地下停车场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改造。在结束第一站调研之后,易志隆和田荣华赶到了这个成都市首个试点区。
  “预计今年2月底建成后,可提供499个停车位。而地面区域正在恢复广场的活动功能,并进行改造提升,春节期间就可以对市民开放。”工程施工方负责人曾仁忠向两位人大代表介绍,建成后停车位只租不售,同时可满足社会车辆临时停放。
  “周边居民租用车位怎么收费?社会临停的车位怎么分配?”易志隆询问。
  曾仁忠介绍,两者分配应该为各一半,有限满足市民租用。“我们鼓励长租,以5年期和10年期甚至更长为主。”
  市民怎么样才能租到车位呢?“到时候会通过物业统一公示,根据市民报名情况摇号选取。”曾仁忠回答说。但“摇号”这个关键词,显然引发了两位代表更多的疑问。“怎么保证公平?如果有人倒卖号码呢?”面对两位代表连珠炮般的提问,曾仁忠坦言,采用摇号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对于倒买倒卖,他肯定地回复:这个绝对不可能。“每个车位针对一个车牌号,一个身份证号,如果被挪用,很快就会被清理出去。”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只是从现在看,车位还是紧张。”两位代表表示,如果条件允许,希望以后这种缓解停车难的模式,能在其他地方更多地被复制。
  代表建议
  两轮调研下来,代表们都收获不小。对于如何缓解“停车难”,他们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1 昼夜“互换”车位
  “可不可以这样,社区与周边的企、事业单位联合,搞一个昼夜车位互换的停车模式?”易志隆建议,依据车流潮汐原理实行车位互换,将城市居住区与办公区的停车位资源予以整合,进行昼夜协调综合利用。他说,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进行了这样的试点,如北京和杭州,它们都开放了部分政企单位的停车场,用作社区居民夜晚停车。
  他认为,车辆的流动由使用人的出行规律决定,居住区的停车位白天大部分空闲,办公区的停车位晚上大部分空闲。“如果从管理的理念上放开思路,打破界限,把有限的车位资源分时段合理的利用好,就可以有效缓解停车难。”
  田荣华建议,还可以在网络上搭建平台,供有车位互换需求的人联络。小区物业停车场、写字楼停车场、社会各企事业单位,在某一固定时段有空闲车位的,都可以参与到车位互换的行动中。既可以增加一些停车收入,也解决了有需求者的停车问题。
  2 开放道路限时停车
  “其实还有个办法,根据交通流量选择交通城市次干道夜晚限时停车。”易志隆告诉记者,其实成都可以参考国内其他城市的做法,根据交通流量,在凌晨零点至7点开放城市次干道路面限时停车。
  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已有太原、济南等城市开放了部分城市路面夜间限时停车。“将路边设为夜间停车位,一来可以创造新就业机会,二来增加财政收入,三来解决车主有家难回之苦。”易志隆称,如果这类夜间停车场大面积铺开,相信可以大大缓解中心城区停车位紧张的现状。“不过有一个问题,夜间车辆的管理可能不如白天完善,可能会出现车辆剐蹭或者被盗。”易志隆表示,这需要城市管理者进一步细化解决。
  3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不管是社区和企事业单位互换车位,还是开放路面限时停车,这些模式都‘治标不治本’。”田荣华称,只有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有效解决大多数人交通出行可达性和便捷性问题,才是破解“停车难”的唯一出路。
  市民热议
  为抢车位邻居反目
  家住武侯某小区的黄小姐,对老旧小区车位难求的现状感触颇深。她告诉记者,最近她居住的小区主干道旁出现了不少地锁,害得她每天都要到处找停车位。黄小姐无奈地说:“我们这个老式小区没有地下停车库,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夜间停车越来越难。为了夜间停车方便,有车主就想出用地锁占位的办法。”
  和黄小姐的停车故事相比,刘先生的遭遇则要“悲催”很多。“若下班早回去还能找个车位,晚了那就得比拼车技了。”刘先生是个80后,据他介绍,自家小区的地下停车场有近100个车位,但小区里的私家车至少有300辆以上,因“抢车位”引发了不少邻里矛盾。“有些邻居原来处得不错,因为停车而翻脸的不在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