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何洪波:“新常态”下 县域发展更要加紧追赶跨越

时间:2015-02-02    来源:四川在线  

连日来,出、列席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的代表们,参与审查省长魏宏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提出要强化多点多极支撑战略,培育区域经济新引擎。而作为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的底部基础,县域经济备受关注,也引起了代表们的广泛讨论。

县域经济发展到底面临怎么样的形势?如何找到一条适合自身的特色道路?省人大代表、达州市大竹县县委书记何洪波,以他基层实践者的身份,带来了经验和思考。他认为,即便是在“新常态”的背景之下,县市区的发展也仍然可以、而且必须加紧实现追赶跨越。

谈形势:仍面临战略机遇 须避免“小富即安”

“就大竹县而言,坚持科学发展、加快发展、追赶跨越,肯定是必然的工作基调。”谈到县域经济面临的形势,一直端坐接受采访何洪波变得兴奋,声音高亢、一边说一边不停地比划起来,“我们现在还面临很好的机遇,但再不努力抓住,差距肯定只会被越拉越大”。

何洪波的兴奋,实际上是源于他对县域经济、特别大竹县的发展,一直抱有两种急切的心态:一种是信心,一种是忧心。

魏宏省长在《报告》中提到,“我省仍然处在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做强县域产业支撑,突出特色和优势,加快建设一批工业经济、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强县。”何洪波认为,这实际上明确了县域发展仍面临战略机遇,也是他信心的来源。

具体就大竹县而言,何洪波分析,近年来大竹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拥有“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省现代流通示范县”、“全省首批14个工业强县示范县”、“全省首批27个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县”等多个荣誉,很好地彰显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此外,从区位优势上看,大竹县扼川东、渝北咽喉,连接重庆、广安、达州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条件优良。因此在打造“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上、在川东北经济区协同发展中、在川陕革命老区振兴计划中,都还有巨大潜力可挖,“机遇和基础都很好”。

但恰恰是机遇和基础,也带来了何洪波对大竹发展的忧心。“在区域竞争上来看,大竹与渝北地区发展较好的县市区还存在差距,竞争上更是你快我更快、你好我更好、你强我更强的态势。”何洪波说,大竹县仍处于加快发展的爬坡期,潜在经济增长率下移。

而还让他担忧的是人心,“一些人包括领导干部有‘小富即安’的思想,看到这两年发展好,就动力不足,觉得这样子已经很好了”,“实际上我们也不富,比发达地区还差得远!”何洪波认为,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样的情况很容易成为发展陷阱。

谈理念:对外开放是关键 做大总量才能更好转型

面对发展机遇和良好基础,如何继续加快发展,追赶跨越?在何洪波看来,关键是要坚持对外开放的理念,积极融入区域发展,在区域发展中寻求自身机会。

实际上,《报告》中对于对外开放,也有深入分析。《报告》提出,要“加快推进对外经济走廊建设”,“加强重点产业、重点区域专题投资促进”,“鼓励优势企业‘走出去’”,“着力营造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环境”,“加强和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

  何洪波介绍说,“大竹定位为建成川东渝北区域次级中心城市”,这实际上就是要主动、充分地融入到川东、渝北的区域经济圈之中。为此,大竹县出台并落实数十项政策,建立“一企一策、一企一帮、一企一议”等工作机制,仅2014年就招商引资111.5亿元。

“开放程度越深,发展机会越多。”何洪波认为,目前大竹的开放深度和广度实际上还远远不够,“目前正是外资西进、内资西移和国家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的重大机遇,下一步大竹肯定会重点加强与珠三角、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经贸联系。”

在开放面对的传统优势区,大竹县也有更进一步的融入计划。何洪波介绍说,大竹与重庆地缘相近、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有很大的开放优势。他认为,与重庆构建互补、互动、互促、互享的上下游产业链,比如汽摩配套、轻纺制鞋、农产品精深加工等等,将会对大竹的招商引资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实施得 当,就很容易形成翻番的局面”。

何洪波介绍,在继续加强对外开放的理念支撑下,结合大竹县面临的实际机遇和挑战,2015年,大竹县确定经济发展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力争10%;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0.5%、力争12%,“奋力‘赶’,发展不降速。”

对于这样的目标,何洪波信心满满,“这里边还涉及到经济转型的问题,就是要产业更高端、发展质量更好。”他认为,就目前的大竹县而言,或者是对经济欠发达的县市区,既要做大经济总量,更要实现经济转型。

谈路径:产业发展特色而高端 为转型必要时要“割肉”

“建基地、强龙头、育品牌、抓示范。”说起产业,何洪波立马用非常精练的几句话这样表达。这其实只是介绍了大竹县发展特色农业方面的经验,但也是整个大竹县寻求适合特点,走特色产业发展、错位竞争之路的一个缩影。

在2014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省委书记王东明曾指出,县域经济发展要“推进错位发展、特色发展”。本次《报告》也提出,“要做强县域产业支撑,突出特色和优势。”但实际上,“千县一面”、同构竞争仍较为普遍,也是目前县域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所在。

而大竹县则很好地破解了这个问题。“其实过程也很曲折,我们在区位、资源、交通、产业基础等等方面都做了很细致的研究。”何洪波将这一过程形容为“县情再认识”,这样一个改变既有观点、认识和模式的过程,必然要经受巨大的考验和风险。

其中一段“割肉”的经历,让何洪波讲起来后怕而自豪:2013年至2014年,大竹县先后关闭了22家煤矿。它们都是大竹县规模以上企业,GDP占到全县四分之一左右。不过,通过发展和引进其他更高端产业和项目,2014年,大竹县GDP仍然超过了200亿元。

“发展不能牺牲环境和资源,产业要转型,这样的选择和牺牲是必然的。”何洪波介绍,目前大竹县的产业已经走上了特色发展和向高端转型的良性循环。

比如农业,大竹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糯稻、畜禽、苎麻和香椿在区域内都是特产,也都已实现规模化、现代化生产,拥有完备的食品深加工产业链条,并涌现了一大批名优品牌。围绕农业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也在兴起,大竹正在成为川东地区重要的休闲旅游目的地,并涌现了五峰山、莲印山等优质景点,“正在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而在工业领域,电子机械、汽摩配套、鞋服轻纺和新型建材等等,正在成为大竹工业的中坚。“这些产业都非常符合大竹自身条件,引进的也都是产业高端项目,比如生产鞋子,原料加工我们就不引进,污染太大。”何洪波介绍,到2017年,大竹会力争产业园区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0亿元,并培育一批百亿级、十亿级、亿元级的支撑性企业。

谈重点:全域城镇化是方向 核心是“人”的问题

“实际上,城镇化也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点和机会。”何洪波分析说,《报告》提出“城镇化建设利当前、惠长远,是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要大力推进‘百镇建设行动’,支持各地建设一批特色小城镇”,对县域发展至关重要。

按何洪波的理解,新型城镇化,核心实际上是“人”,要解决“就业、住房、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城市发展空间和人的素质提升等6大问题”。比如就业,就必须要产业支撑,“按目前大竹的发展要求,只是轻纺行业就需要在几年内聚集10万人左右。”何洪波介绍,但实际上大竹现在却遇到了招工难的问题,吸引务工劳动力回流将非常重要。

何洪波认为,要解决公共服务的问题,就必须大力鼓励和引进民间资本进入教育、医疗、仰赖等等领域,“光靠政府是不行的,引进民间资本也会活跃地区商贸”;而要解决住房、社会保障问题,则政府需要投入,建安居工程,包括公租、廉租房,同时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建立无障碍的人员流动体系,并强化和提升城镇低保等生活保障。

至于城市发展空间的问题,“基础设施、城乡风貌和生态环境等,都同样重要”。何洪波介绍,大竹县将会以交通大网络推进区域大统筹,实际上就是要全域城镇化,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此外,一批设施功能完善、布局优化、品质高端和环境优美的重点城镇,也将会是大竹县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

在产业基础、硬件基础和软环境优化发展的同时,通过全民文明素质提升等等一系列方式提升人的素质,新型城镇化就会很快实现。何洪波介绍说,“比如大竹,2015年,我们会力争城镇化率提升1.8%,有1.5-2万人进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