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理财 我们能放心理吗

时间:2016-01-26    来源:四川日报  

   P2P金融市场乱象,让网友喊话代表委员——

  “我平时比较喜欢理财,发现近年来P2P成为很多人的理财首选。但去年底见诸报端的各种跑路事件,让百姓对互联网理财心生畏惧,建议相关部门在监管上发力,让百姓能利用互联网放心理财。”广安邻水县一网友在川报全媒体集群平台上的留言,引起了不少网友共鸣。“互联网金融突飞猛进,风险点越来越多”“靠网络发展业务,不易监管”……1月25日,记者将网友声音带上两会,也引起了代表和委员们的热议。

  又火又乱的P2P金融

  每三家网贷公司就有一家出问题

  省人大代表、成都舞东风超市连锁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睿,去年省两会就提交了关于加强对民间投资理财公司监管,减少恶性金融事件的建议。据他观察,今年小贷公司“扫街”拉人少了,但不少恶性金融事件又加上了“互联网”因素。

  P2P金融,指个人与个人间的小额借贷交易,一般需要借助网络平台帮助借贷双方确立借贷关系并完成相关交易手续。P2P因为高回报率而获得个人投资者的青睐,却因为没有抵押物以及一些公司风控不当,导致坏账率高,致使资金链断裂。

  P2P有多火?不久前,网贷行业媒体“第一网贷”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P2P网贷成交额突破万亿,达到11805.65亿。

  P2P有多乱?据网贷行业媒体网贷之家统计,P2P网贷行业累计平台数达到3858家,其中问题平台总量1263家。换言之,遍及全国的网贷公司,每三家中就有一家出了问题。

  “正如网友所说,P2P确实又火又乱,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单纯禁止。”张睿表示。

  如何加强监管,使老百姓放心地在P2P平台理财,成为亟须思考的问题。

  需增强的监管敏感性

  五方面应参与常态化风险监测

  “客观上讲,监管有难度。”一位司法界权威人士介绍,P2P平台靠网络发展业务,地方不易直接监管。

  省政协委员、民盟成都市委副主委、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校长刘旭光提交了高度重视我省金融市场的潜在危机,进一步加强预警和监管提案,建议加快建设覆盖全省、多方参与的市场监管预警体系,对易出现风险的重点行业和领域,设立常态化的风险监测和异常现象预警的技术体系。

  刘旭光认为,这个体系至少包括五方面的参与——工商部门,应建立登记注册企业定期分析研判制度,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向行业主管部门发出警示;行业主管部门,对市场中新出现的新型主体和经营模式,要及时制定监管方案,及时向政府提交风险报告;行业协会,应明确同业自治职责,发现行业违法线索主动向政府提出预警;街道社区,加强经济领域的舆情监控,及时上报潜在风险;政府牵头,组建专业机构或委托相关智库,定期对政府的审批和监管体系进行动态评估,确保政府监管体系对市场发展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很多参与者都是老年人,需要有针对性地预警。”张睿同意刘旭光的建议,他认为除了建立微信等信息化预警渠道外,应该在渠道上加强街道社区的预警作用,以防范在中老年人等高危人群中的风险。

  亟待弥补的监管断层

  加快“先照后证”下的监管流程再造

  刘旭光提案中指出一个新趋势——以“先照后证”的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极大降低了市场主体准入门槛,但也使传统的监管流程出现断层,在市场主体增速快、数量大的情况下,现有监管力量已不能满足需要。

  他建议,工商部门应及时将实行“先照后证”制度登记并颁发营业执照的市场主体名称、住所(经营场所)等登记信息抄告给行业主管部门。然后,行业主管部门应当将经审查却不具备条件不能颁发行政许可的市场主体信息反馈给工商部门,对未取得许可证或批文擅自从事许可经营项目的违法行为,依法予以制止和查处。对金融领域涉及大量人群的经营活动,监管部门要主动提前介入,强化过程监管和预防风险的常态化工作体系。

  张睿则建议,建立多层次社会化的监管体系,需在大众传媒中建立广告社会风险评估机制,对可能产生群体性经济风险的广告及时提交监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