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访谈】江然:自带媒体视角的“85后”代表

时间:2021-02-01    来源:成都市人大常委会  

 

  “各位代表好,我是来自《每日经济新闻》的记者江然,我对‘两会’并不陌生,过去几年连着跑全国‘两会’,在凌晨4点去人民大会堂门口排过队,等着参加总理招待会,直到这次同吃同住同开会,‘人大代表’这个身份才显得更‘立体’了起来。作为人大代表,我是新兵,作为‘85后’,应该有自己的担当。”这就是3年前,刚刚当选为四川省人大代表的江然,在参加四川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成都代表团审议时的开场白,干练、充满青春朝气,是江然给人的第一印象。

 

 

  “我的很多同龄人感觉,教育支出占了很大比例。”“‘快递小哥’、‘外卖小哥’很辛苦,风雨无阻跑出城市经济活力的同时,为大家生活带来了便利,但经常会看到关于他们基本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新闻。”江然的发言,与她的年龄一样,少了一些世故,多了一些激情和热血,又与她的职业一样,始终保持着理性的洞察、宽阔的视野,她以新闻工作者和群众代言人的双重视角关注着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

  虽然年轻,但江然已是全国主流财经媒体《每日经济新闻》的高级记者、“城市进化论”主编,先后带队采访世界知识论坛、G20财长会议,对多名国内财经领域领军人物进行专访,并多次参加全国“两会”报道,获评成都市全国“两会”优秀新闻工作者,是新闻战线一名颇具活力的人气记者。

  “从一名记者的角度看‘两会’,或许可以说是作为媒体人,一年一度的职责和惯例;从一位人大代表的角度看‘两会’,则是他们在其位、谋其政的使命和担当。”既是记者又是人大代表的江然,充分发挥她的职业优势,在《每日经济新闻》推出专栏“一目了然”,通过“江然代表两会手记”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对城市发展、民生改善发表见解。《老代表说 这届“新人”不错》《从蜀道难的喟叹到蜀道通的机遇》《书店开张与“代表之问”》《社区治理应从“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转变》这些手记,字里行间处处透露着“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彰显着“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对于江然来说,媒体记者、人大代表这两个角色是相通的,最终目的都是紧贴时代脉搏、促进城市发展、服务民生改善。

  今年是江然第四次参加省人代会,作为年轻的“老代表”,她表示,关注的依然是人民的需求和城市竞争力问题。

  2020年末,江然和她的团队参与了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相关文件的起草工作,深切地感受到政府的服务理念从宏观向微观的转变,提供的服务颗粒度越来越精细,抓住了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既是市民的需求,也是未来城市竞争的主战场。作为成都人,我对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充满了期待,正如文件中提到的收入提高、房价合理、交通便捷……都是年轻人向往的生活,我也希望成都能把我这样的年轻人都留下。”江然建议,制度设计上,要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的针对性,确保需求和供给匹配高效、畅通无阻,将改革成果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能力建设上,要主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贯彻新理念,下深水寻找普通市民的“急难愁盼”;工作落实上,要重视倾听专业领域的声音和接受第三方的监督,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以功成不必在我和功成必然有我的孺子牛精神,推动“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实施,提升人民品质生活。

 

 

  “新型城镇化建设还需加快。”“要提高对‘农二代’、‘农三代’的关注度与包容度,切实解决‘农二代’的居住难题、‘农三代’的教育难题。”“要重视老龄化问题、就业难题,还要重视......”一谈起城市发展、民生改善,江然就滔滔不绝。

  “代表们不仅需要‘公心’和热血,还得有能力水平,要拿得出建设性意见,专业是人大代表的必备素养。”江然坚持做一名学习型、调研型人大代表,持续加强学习“充电”,虚心向连任代表学习请教,善于从新闻线索中发现城市发展中的问题、群众生活中的难题,并积极建言献策。

  “作为人大代表,我希望能交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江然用自己的行动充分证明:年轻,一样能担此重任,一样能为城市发展、民生改善贡献智慧和力量。